第三十八章 靜意
三十八凈意
尊師重道是我國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像羅楨先生這么受人尊重,受人歡迎的老師還真不多見??鋸堻c說,每逢羅楨先生授課,村街鄉(xiāng)里萬人空巷。
駱凡塵隨著人流來到羅楨先生的講堂。名叫講堂,但實際上,只不過是舊時逢年過節(jié)時唱大戲的戲臺上,擺上一張桌子,桌子后面放一把椅子,桌子上一把戒尺,僅此而已。細(xì)看,更像是說書藝人表演節(jié)目時用的舞臺。不多久,臺下已人頭攢動,人們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著。忽然,人群中不知道誰喊了一聲“羅先生來了!”駱凡塵循聲望去,只見從街道的那頭,款款走來一位中年的教書先生。先生衣著樸素,面容從容淡定,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在眾人的簇?fù)硐拢_楨先生登上了講臺,羅楨先生環(huán)顧四周,人群逐漸安靜下來。人們小聲地議論著,“止語,羅先生要開講了!”隨著戒尺敲打了一下桌子。羅先生開講啦!
“眾鄉(xiāng)親請了!”“請了,請了”人群紛紛附和著?!案魑秽l(xiāng)親父老,今天咱們要講述大善人俞公、良臣老先生的一段往事。俞公諱都字良臣,年少時聰穎過人、才思敏捷,每試必高等。年既狀,家貧授徒為生,與同輩以及諸生結(jié)文昌社,以善言仁義宣揚教化,戒淫殺口過,愛惜字紙,買物放生……”眾人聽到此處無不“嘖嘖”稱贊。都覺得可以預(yù)知,接下來的情節(jié)發(fā)展:俞公定是年少得志,子孫滿堂,大富大貴。
羅楨先生沒有理會眾人,接著說到:“那俞公,先后七科皆不第。育有五子四女,四子三女先后夭折。其第三子,聰明可人,足底生有兩顆黑痣,夫婦愛若至寶,八歲時不慎走失,夫婦膝下直剩一弱智女子。俞公夫人,日夜啼哭,久之,雙目失明。”
眾人聽了,唏噓不已,感慨好人沒有好報。凡是人大都有這樣的思維定式。一旦遇到問題,人際關(guān)系不好,家庭不和睦,事業(yè)不順利等。大多會怨天尤人,很少反躬自省。如果稍微自省也是感慨好人不得好報。都自認(rèn)為此生無愧于天地,于是“好人不得好報”便成了人們聊以自慰的最好的借口。殊不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其實,生活就是一面鏡子,它如實反應(yīng)出你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順境也好,逆境也罷,所有的這一切都與鏡子無關(guān)。好比一個人,在照鏡子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臉臟了,那我們是應(yīng)該擦鏡子還是去洗臉?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洗臉。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遇到問題,更多的是向外指責(zé)、抱怨。這種自認(rèn)為高明的愚蠢做法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會使本來簡單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復(fù)雜,越來越棘手。
當(dāng)我們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變得束手無策時,人們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是祈禱,俞公也不例外。羅楨先生接著說:“年逾四十的俞公窮困潦倒,便于每年臘月祭灶時,我自己的苦難經(jīng)歷寫成黃表于灶臺前焚燒,祈求上天能幫助他消災(zāi)弭禍降吉祥。每年如此,但是數(shù)年間沒有任何音信。在他四十七歲這年的除夕夜,與大街小巷張燈結(jié)彩、喜氣洋洋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俞公一家人,俞公一家不僅沒有絲毫過年的喜慶氛圍,反而,與瞽妻傻女對坐的凄涼場面更顯得孤寒悲切。入夜十分,傻女已經(jīng)睡下,俞公夫婦卻沒有絲毫睡意,正有一言沒一言地互相安慰著。忽然,門外響起了敲門聲。俞公感到十分的奇怪,忙下床開門。只見門前站立一位角巾皂袍的老者,須發(fā)半蒼,看樣子年過花甲。老者口稱張姓,從遠(yuǎn)道來,聽聞俞公一家愁苦不堪,特來慰籍。俞公大驚,忙把老者讓進里屋。俞公給老者倒了碗水,便把這些年的經(jīng)歷和老者原原本本地講了個透徹。老者聽完,微微地點了點頭。說這一切他早就知道的清清楚楚。還特意點出,其實,俞公給上天所寫的祈福黃表,玉皇上帝早就收到,于是派日游神、夜游神認(rèn)真考察。未見你有絲毫善行,只見你意惡太重,專務(wù)虛名,但于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fù)念,憧憧于胸,不可紀(jì)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jié)于中,神注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至于虛名,老者指出,俞公雖結(jié)文昌社,倡導(dǎo)愛惜字紙,但是當(dāng)俞公在學(xué)堂里看到生徒輩,破壞字紙典籍時,從未有一言相勸,在道路上、人多處,看到字紙便在眾目睽睽之下?lián)炱鹫腋蓛籼幏贌?,表面上是愛惜字紙,敬重?jīng)典,實際上是在沽名釣譽。殊不知,名亦是福,得虛名,也損福報,俞公獲此虛名,實則自損福報。所謂放生,本是積累福報的善舉,怎奈俞公只是隨班奔逐,為獲贊譽而已,慈悲之念,從未發(fā)自真心。為滿足口欲,私下經(jīng)常捕食魚蝦、殺生害命。至于淫戒,雖無實跡,但是只要見到美女,莫不意亂神迷,只是邪惡緣份不夠,一旦邪緣促成,恐怕名節(jié)不保。另外,老者告誡俞公,不要人前再逞口舌之能,殊不知,口不擇言,隨風(fēng)訕笑,舌鋒所致,觸怒天地,亦是罪孽深重。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凡此種種惡習(xí),皆獲罪于天,逃禍唯恐不急,豈可癡望上天賜福。俞公聽了,誠惶誠恐,忙祈求,救拔之術(shù)。老者指示,”君讀書明理,亦知慕善為樂:當(dāng)其聞一善言時,不勝激勸;見一善事時,不勝鼓舞。但旋過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恒性是以不固,故平生善行善言,都是敷衍浮沉,何嘗有一事著實!況且你滿腔意惡。起伏纏綿,猶欲責(zé)天美報,如種遍地荊棘,癡癡然望收嘉禾,豈不謬哉!君從今后,凡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摒除,收拾干干凈凈,一顧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若有力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wù)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誠誠懇懇,使此善意圓滿。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遠(yuǎn)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意外效驗。君家事我,甚見虔潔,特以此意報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言畢即進公室內(nèi),公即起隨之,至灶下忽不見,方悟為司命之神,因焚香叩謝。即于次日元旦,拜禱天地,誓改前非,實行善事,自別其號曰“凈意道人”,志誓去諸妄也。
俞公從此痛改前非,怎奈初行之時,雜念紛紛,不可控制。其實這也很正常,好比漆黑一片的屋子里,本來覺得整個空間干凈無比,但是一旦照進一束陽光,便覺得光中滿是塵埃。人是最難控制自己意念的,越是想干凈,反而心里越覺得骯臟?;谢秀便?,虛度時光。于是,俞公便于家里所供奉的觀音大士像前,發(fā)下毒誓,如不能痛改前非,便身墮地域,永無出期。凡是人都有惰性劣根,有時只有“置之死地方能后生”。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很多時候,不是能力方面的原因,更多的則是韌性和意志出了問題。要想成功,就得對自己殘忍一些。同時,俞公每天虔誠叩拜觀音菩薩,并且虔誠承念觀音大士名號一百聲,以求神佛的加持。信仰是很神奇的,虔誠的信仰,會讓我們的靈魂找到皈依處,同時能更大限度的激發(fā)我們的潛能??傊谑脑负托叛龅碾p重加持下,俞公的修行功夫突飛猛進。三年后,俞公已達到“靜則一念不起,動則萬善相隨”的境界。而俞公的命運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羅楨先生接著說:“就在俞公五十歲那年,正值萬歷二年甲戌會試,張江陵為首輔,輟闈后,訪于同鄉(xiāng)為子擇師,人交口薦公,遂聘赴京師,公挈眷以行。張敬公德品,為緩列入國學(xué)。萬歷四年丙子,附京鄉(xiāng)試,遂登科。次年中進士。
一日謁內(nèi)監(jiān)楊公,楊令五子出拜,皆其覓諸四方、為己嗣以娛老者。內(nèi)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問其籍,江右人,小時誤入糧船,獨依稀記姓氏閭里。公甚訝之,命脫左足,雙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兒也!”楊亦驚愕,即送其子,隨公還寓。公奔告夫人,夫人撫子大慟,血淚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雙目復(fù)明。公悲喜交集,遂不愿為官,辭江陵回籍。張高其義,厚贈而還。公居鄉(xiāng),為善益力;其子娶媳,連生七子皆育,悉嗣書香焉。公手書遇灶神記、并實行改過事以訓(xùn)子孫,身享康壽八十八歲,人皆以實行善事回天之報云?!北娙寺犃?,皆贊嘆不已,紛紛發(fā)愿,力行善事。一時,社會風(fēng)氣大變,慕賢向善,敬老憐貧,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此皆圣賢善舉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