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解讀系列:關(guān)于銀子、月例等經(jīng)濟問題
關(guān)于銀價的問題,作者要先聲名一下:
在不同朝代,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時間段。
還有不同地點等等因素的影響下,銀價都是在波動的。
所以并非是很多大佬所想那樣,以為只要在古代就一兩銀子能買命。
作者既然寫的是紅樓,就先按照紅樓里的只言片語,簡單推斷一下:
劉姥姥說,一個普通農(nóng)家,一家五口一年的花銷大概20兩銀子。
按照五口人一年大概要吃10余石糧食。
根據(jù)歷史記錄,參考明清的和平時期的糧價。
大約一石糧食在600-1200文。
糧食主產(chǎn)地,如湖廣地區(qū)的價格會低一些取600文。
同時期的江南,大約在800文,京城大約1000文。
銀價一般一兩也在800-1200文左右。
故事發(fā)生在都中,而且咱們?yōu)榱朔奖憔腿€整。
就按照一兩銀子一石米來算。
也就是說吃飯大概是10兩多點。
其他花銷,大概是穿的用的,不到10兩。
這就是普通人家一年的花銷。
注意!以下就是個人的觀點!
【對于普通人家的定義,個人認為應(yīng)該是只有花銷,幾乎沒有結(jié)余,有少量或者沒有欠債的人家?!?p> 再看烏進孝說的莊子,賈珍說以為至少該有5000兩。
這里按照一個農(nóng)莊一年上繳五千兩以上來算。
按照佃戶留一半維持生計,也就是每戶留下20兩左右。
那么一個農(nóng)莊的規(guī)模應(yīng)該在二、三百戶左右。
莊子的每年收成,就是一萬多石糧食。
按照這個年代,江南一年兩熟套種,畝產(chǎn)約莫五百斤。
那一個莊子的規(guī)模大概就是兩三千畝。
最后主人家得到大約五、六千石糧食,折銀剛好是五、六千兩左右。
再加上一些亂七八糟的家禽家畜野味等等,可能有六、七千兩。
如果是豐年,或者狠一點的人家。
七八千兩也是可能有的。
榮寧二府在江南,本來應(yīng)該有不少這樣的莊子。
大概率是幾代人分出支脈,把莊子也帶走了部分。
現(xiàn)在寧府大致剩不到十個了,一年進賬也在七八萬兩左右。
榮府比寧府剩的莊子多些,猜測每年進賬在十萬兩上下。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中馮家莊也是參考這樣的莊子。
只是主角接手之后,帶著大伙搞反季花卉果蔬。
金陵的貴人又是極多,理論上應(yīng)該供不應(yīng)求。
一年到頭,也有七、八千兩,反比種糧食掙的還多一些。
兩邊加一起,馮家莊一年就有將近一萬四、五千兩的收入。
莊戶們每年也都有至少四、五十兩進賬。
這也是馮家莊那些人,當初什么都肯聽馮一博吩咐,心甘情愿訓練莊丁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里不得不說一句古代佃租的問題,一般是隨著收成而變化的。
大多地主不會讓佃農(nóng)餓著,災年會減租,甚至免租。
但也不會讓佃農(nóng)有什么結(jié)余,豐年會在一定程度上加租。
不然日積月累的,佃農(nóng)就成了自耕農(nóng)。
【所以,能讓佃戶吃飽的地主,就已經(jīng)是仁善之家?!?p> 主角帶著下面人一起掙錢,在這個時代絕對是極少數(shù)的。
即使有人掙到錢,想做自耕農(nóng)走了。
還會有無數(shù)人擠破頭想進來。
但小自耕農(nóng)對災害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一旦遇到災年,就會再次破產(chǎn)變成佃農(nóng)。
然而災年,你想作佃農(nóng)也沒那么容易了。
所以,在古代若遇到一個仁善之家,佃農(nóng)們就會格外珍惜。
不說極盡諂媚,也是十分感念了。
而主角比所謂的仁善之家給得多的多,這也是莊戶們言聽計從的重要原因之一。
接下來,我們再看月例銀子。
很多大佬都認為月例銀子是工資,但這一點作者不是很贊同。
因為作者覺得,所謂月例應(yīng)該是零花錢。
工資是工作才有的。
主子不用工作,只按照身份地位給的錢。
個人覺得,不應(yīng)該算是工資。
以賈家來說,丫鬟婆子長隨是需要工作,但她們卻都是奴籍。
有這層主仆關(guān)系,身家性命都是主人的。
所以并不存在雇傭關(guān)系,而是包吃包住的主仆。
那么這個月例自然也就不是工資。
給的銀子,個人覺得都是零花錢的性質(zhì)。
所以個人認為,月例銀子不能當做那時候的工資來參考。
還有大佬提到賈蕓賄賂鳳姐,花了十五兩銀子,想說明銀子值錢。
這里作者想說,辦事需要看辦的是什么事。
賈蕓辦的小事,花的自然就是小錢。
而且這件事里是有人情的成分在內(nèi),并非都是銀子的力量。
鐵檻寺有人求鳳姐說句話,就花了三千兩。
能說明銀子值不值錢嗎?
榮府在江南甄家存了五萬兩,三萬兩用來采買戲班,兩萬兩購買帷幔。
能說銀子不值錢嗎?
銀子的多少要看具體事項,并不能說明是否值錢。
一兩銀子大約五百塊,可以當做作者的一個基本設(shè)定。
但作者確實不是也隨便瞎寫,而是結(jié)合了原著還有部分明清史料,才得出的一個大致結(jié)論。
還是那句話,銀價在不同朝代,在同一朝代的不同時間段,還有不同地點等等因素影響下,都是在不停變化的。
所以,作者寫的肯定沒有那么精確。
但也不絕不至于像一些大佬想象的那么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