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 新居
如今的宅院,與剛買下的時候,儼然換了個樣。
遠(yuǎn)遠(yuǎn)看去,黑瓦、白墻、青磚、紅柱,色澤分明,清亮潔明。
面朝村道的雙開大院門,門檐上垂著兩串燈籠。
院墻是一圈齊人高的楠木柵欄,齊整而干凈。
進(jìn)了院門,除了院子右側(cè)那棵高大的櫻桃樹底下用碎磚圈了一個樹壇,距離樹壇是一把向陽的雙人靠背式長木椅。另一側(cè),靠院墻砌了一個兩米寬、五米長的花壇,里面栽種著各種不常見的花草。其余的空地都鋪上了青磚,干凈整潔,幾乎沒有一絲塵土。
離主屋一米處加了兩級青磚臺階。
三間正房,如今都有了各自的功能,且劃分的很清楚。
中間自是堂屋。一進(jìn)堂屋北門,就見一張面東緊靠西墻的足夠躺得下四人的大炕,炕上居中一張殷紅色的帶抽屜寬大幾案,案上一個白凈素花的陶瓷大果盤,盤子里裝著花生、瓜子、干棗之類的干果。案幾兩側(cè)的座位后方,一溜煙靠著四只殷紅底金絲線繡花的靠枕。
大炕南首,豎著一張不帶門的龕柜,十來個大大小小的龕格里,陳列著極難在農(nóng)家院落里看得到的擺件。譬如木雕、根雕、瓷器等,并非因?yàn)榘嘿F,而是對那些農(nóng)戶而言,這些東西除了好看,幾乎沒什么用處。而這些,是蘇水瀲在坊肆足足逛了一天才淘到的寶貝,花了她一兩銀子。
龕柜的邊上靠墻放著一張?zhí)梢?,椅上也鋪著一層殷紅金絲繡花的薄棉墊。與那靠枕可說相得益障,與血櫸打造的家具更是相映成趣。
大炕的下首,即靠東墻,左右兩側(cè)各一對扶手大椅,椅子中間夾著一張放著一對帶蓋單耳杯的茶幾。
堂屋朝南的雙開木門大開著,陽光肆意灑入,投在擦拭地異常干凈的龕柜上,耀眼地形成了一個五彩光暈。
堂屋東側(cè)的廂房,如今成了臥房。里面是清一色的雞翅木家具。
一張兩米寬的拔步大床,座北朝南而放。床上已經(jīng)罩上了白底紫花的細(xì)棉紗帳,由兩個木勾松松地勾著帳門。床門兩側(cè)各一個帶屜矮柜,里頭各自收著兩人的里衣和襪套。矮柜之間的床前地面上,擱著一張手掌高的地榻。
床背后的靠窗位置,是一張有著高低錯落的兩桿置衣架、一張圓凳,一道與家具相應(yīng)成趣的紫底碎花棉布簾將之與房內(nèi)其他空間靜靜隔開。這里,原來是一個簡易的更衣間。
大床以南,靠東墻依次是一張足有一人高的五斗大櫥、一張帶上拉式鞋柜的三門衣櫥。
靠堂屋墻,大床往南依次是一組上中下三只疊放的大衣箱、一張一人多高的上開式被絮大柜。隨后就是通往堂屋的門,門上垂著同色系的碎花門簾。一只木勾從單側(cè)勾起。
臥房的南窗下,安著一張寬大的梳妝臺,大小不一的龕屜,分門別類地收著幾件首飾佩件、胭脂水粉。梳妝臺上一張橢圓形的大銅鏡,足可照見半身像。
梳妝臺的右側(cè),離臥房門不遠(yuǎn)處的南墻角,是一個兩層花架。下層架著一盆五頭金線菊,上層架上是一盆臨水的碧莖白苞的水仙。
臥房居中的空地上,一張單腳圓桌,圍著四條圓凳,桌上擺著一個細(xì)藤編織的果盤,里面鋪著的碎花襯墊上,盛著滿滿一盤的糕點(diǎn)、酥糖。
堂屋西面的廂房,如今是書房與繡房。
靠北的窗臺下,是一張大型的多功能繡架,這是蘇水瀲畫了圖紙要求木匠打造的。是她今后的刺繡工具。繡架兩側(cè)各一排靠墻而立的半人高、兩米長的矮柜。里面隔成了數(shù)個格子,可以放置各種繡針、繡線、碎布條。柜上可以放置齊整的布匹。
靠南窗,是一張寬大的帶屜書桌,桌前一把扶手大椅,鋪著薄薄的殷紅金絲線繡花的松軟坐墊。當(dāng)然,還有一個加厚的同款坐墊被蘇水瀲收在了柜子里,待天氣轉(zhuǎn)冷就可以更換了。
桌上一個大肚筆筒,一方硯臺,一只圓肚細(xì)頸的仕女瓶,里面插著數(shù)支金桂,暗香陣陣,彌漫整個房間。
書桌左側(cè)靠墻角,立著一只大型的瓷質(zhì)畫筒,里面擱著兩卷已經(jīng)完成大半的水墨畫,是蘇水瀲準(zhǔn)備拿來繡到冬服上的畫樣。
書桌右邊,靠墻倚立一張大書柜,如今,上層齊整地擺放了一排線裝的農(nóng)事、耕種與烹調(diào)之類的技能書籍。下層三三兩兩地放了幾本大惠國的地理志、異趣志。
好吧,當(dāng)時逛書嗣時,蘇水瀲只是想買些農(nóng)耕方面的書籍資料,沒成想,發(fā)現(xiàn)了幾本有關(guān)當(dāng)?shù)氐牡乩碇?、異趣志,就忍不住心癢癢地買下了。誰讓她最愛看的就是這類講述異國風(fēng)情、異地特產(chǎn)、異人趣事、異物雜談之類的書呢。三兩銀子又白花花地出去了。好在林司曜對此從不說她,似乎她花的不是錢似的。搞到最后,花錢的是她,心疼的也是她。
書房兼繡房里的南北兩扇窗戶以及通往堂屋的門上,垂著的簾子不似臥房里的那款粉紫底的碎花棉布簾,而是蘇水瀲用藤草編織的卷簾。卷簾比布簾厚重有質(zhì)感,但是由于藤草畢竟比棉布手感粗糙,故而不適合放在臥房。
三間正房外,靠西首柵欄處,還有一間耳房,如今是他們倆的廚房并飯廳。雖說是耳房,里面的面積也不小。
靠北窗的灶臺是重砌的,新刷的白坯清清爽爽。灶臺旁邊是一個上下兩層獨(dú)立的碗柜。下層可以放一些洗菜擇菜用的盆盆桶桶、瓶瓶罐罐,上層專門用來擱置碗碟、筷羹。
蘇水瀲挑了一套仿青花瓷的四十八頭六人套的碗碟羹盞,木勺和筷子是她自己用楠木雕琢的,一開始只雕了兩套,后來想想萬一有客人來吃飯呢,于是,又加了四套。筷身上雕的都是清一色的蘭花,頂上一粒可愛的蘑菇頭。木勺的勺身上是一只黃鸝鳥棲息在枝頭,勺身由細(xì)到寬,直至頂端成了一片紋理清晰的扁平葉子。
至于從山林帶回的那兩對筷子木勺,則成了兩只狼崽的專用餐具。而它們今后吃飯的大碗,是蘇水瀲讓馮老六幫忙打的兩只楠木湯碗。
飯桌安在南窗下。四四方方的桌子依窗而立,兩把有靠背沒扶手的椅子對面對收在桌下。椅子上同樣鋪著一層同色系的薄形坐墊。當(dāng)然,這種椅子一共打了六把,以防有客人,其余四把暫時收在臥房的更衣間角落里。
桌上一只迷你細(xì)頸瓶里,插著一支鵝黃月季。
飯桌與灶臺之間的墻邊,立著一張矮柜,柜子里分門別類地放著各種調(diào)味品、面粉、雞蛋等食材。柜子上方擱著幾個藤條編織的大小不一的果籃。
矮柜邊上是一張足可容納大小臉盆五六個的臉盆架與懸掛著四片布巾的晾布架。靠墻角還擱著一只大浴桶。想必是洗澡用的。
走出廚房間的南門,是一條蜿蜒的青磚小徑,與堂屋出來的小徑在前院中央會合成一條一米來寬的徑道,繼續(xù)往南通往河岸。
前院約摸有四間正房寬,兩間正房長。如今被林司曜隔成了四處功用。
廚房出來約摸四、五米,緊靠西側(cè)院墻,造了個西閣,四周栽了一圈碧綠的翠竹。不知情的人,還道這里是個休憩場所呢。由于怕淋進(jìn)雨,故而沒有設(shè)窗,而是在木門上開了個可以閉合的小窗,平時小窗都是開著的,方便透氣,用時就關(guān)上。里面放置了一個做工精致、高低舒適的漏底大馬桶,底部直通地下深處挖掘的沼池。這是蘇水瀲回憶著蘇家的洗浴房,試探性地提出來的,結(jié)果,泥水匠都說好使。沼池用兩大塊厚重的大石板交疊壓著,也可以打開,取里面的沼物用來施肥。
西閣不大,除去居中的馬桶后,前方一個角落擺著一個放草紙的小柜子。另一個角落則收著用竹子做的晾衣架。
本來,依著蘇水瀲的意思,想把浴桶也擱到這里來的。將這個西閣完全辟成一個洗浴房,只不過,想到抬熱水太麻煩,還是放棄了。索性廚房間也不小,洗澡的空間足夠了。小西閣再往南,隔了一塊兩米見方,如今種著辣椒的菜地,就是那棵高大飽滿的大棗樹了。棗樹底下也用碎青磚圍著砌了一圈邊。棗樹南端的向陽處,擱著一把與后院櫻桃樹下一般無二的長椅。長椅前是一方青磚鋪的空地,足夠放下那張大木榻,以林司曜的打算,是讓蘇水瀲冬日躺這里曬太陽用的。
東南邊的院墻,并排造了兩個雞鴨舍,四周用半人高的小柵條圍著,開春后就可以買些雞仔鴨仔來養(yǎng)著。今后的飯桌上也好多些蛋類的菜式。
前院剩下的空地,就是五個由青磚小徑隔出來的菜圃了。
距堂屋與廚房最近的三個菜圃里,由東往西依次種上了冬季可以吃的土豆、蘿卜之類的塊莖蔬菜,青菜蕻、小白菜、卷心菜等葉子蔬菜,小蔥、生姜、蒜頭等調(diào)味作料。
南邊較大的兩個菜圃,如今還空著。打算隔些日子再看看有什么適合現(xiàn)在下種冬季就可以吃的菜梳。
青磚小徑的盡頭就是屋后那條寬敞清澈的小河了。
由于村道西南首這一帶附近,除了如今被蘇水瀲買下的這么一座獨(dú)零零的宅院外,不是空田畈,就是野草地。故而,林司曜只在沿著柵欄外設(shè)了幾個小陷阱。柵欄內(nèi)側(cè)栽種了一圈從秀峰腳下移來的具有驅(qū)蟲功效的七里香。
越過柵欄扎成的院門,河埠頭是用石板搭起來的五六級大臺階,平整而清爽。埠頭上的岸邊還砌了一個大石板,石板下收著洗衣用的棒槌、木刷、皂莢。
岸邊的空地也不小,被林司曜設(shè)計的梅花樁占去了小半面積后,余下的地方,搭上竹衣架晾曬衣服是綽綽有余了。
林司曜還在廚房與西柵欄之間的一條窄道上,搭了座葡萄架,栽了兩株從大室山順手移來的黑紫葡萄藤,若是沒有意外,來年夏天就有葡萄吃了。
葡萄架的北側(cè),安置了一只大水缸,平時裝些從河里擔(dān)來的水,方便淘米、洗菜之用,若是雨天,屋頂上沿著瓦片順流到大缸里,一來積蓄雨水,一來減少雨幕對門窗的壓力。
大水缸的旁邊還搭了一塊大青石板,可以方便擇菜、洗菜。
在臥房與東柵欄之間的三米左右的空地上,林司曜打算給兩只狼崽安個家。只是,托了馮老六打造的那座適宜狼崽居住的小木屋還沒完工。想必是要等到搬家那天才能拿到了。
就這樣,購置產(chǎn)業(yè)、翻修屋子、打造家具、裝飾擺件……一系列下來,蘇水瀲算了下,統(tǒng)共花去了三十一兩銀子。這還沒算上最大頭的木料費(fèi)呢。過兩日再與客棧結(jié)清這近一月來的投宿費(fèi),估計手里最多就只余十五兩了。所以說啊,這銀子真的很不經(jīng)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