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朝會上,刑部尚書閔珪啟奏,匯報了京衛(wèi)武學的處置情況。
在京的山長、教授、訓導、齋長、武生等人,已經全部緝拿歸案,今日就開始審問。
外地的,已經行文各地,著令收到公文之后,即刻拿捕,解送京城審理。
劉健啟奏,按照內閣昨天商議的方案,拿出了對武學負有監(jiān)管責任的兵部各人的處理意見。
朱厚照當即照準。
兵部尚書劉大夏年高致仕,予以恩準。加贈太子太傅銜,以示圣恩。
短短幾天之內。兩位尚書接連致仕,武學事件一大批人受到懲處,在百官心里引起巨大反響。
一股緊張情緒,在人們心中蔓延,沒有人再敢小瞧皇帝。
這兩天以來,人們對朱厚照的稱呼,都開始轉變。
以前很多人背后都叫小皇帝,現(xiàn)在很少有人這么叫了。大部分人,開始規(guī)規(guī)矩矩叫皇上。
兵部主事,平倭使加左僉都御史王守仁和浙江海道使、平倭將軍陳達聯(lián)名啟奏。因為水師兵力不足,戰(zhàn)船短缺,目前就開始平倭,力量不足。需要打造戰(zhàn)船,招募水師,加以訓練之后,才能對抗倭寇。
因此,請求皇上把平倭之事延緩一年。等水師整頓完畢,再行平倭之事。
兩人這個觀點,立刻得到不少人附議,劉健和謝遷也加入了附議行列。
朱厚照無奈,只好同意延緩平倭。不過,給了王守仁另一個任務,擇期去西南,平定那里的土司邊民作亂。
平倭延期,讓那些跟東南沿海豪強有利益關系的人,松了口氣。
平倭之事剛剛開始,就遇到重大挫折,不得不延期。
這件事人們本來就普遍不看好,現(xiàn)在更加印證了他們的看法。
很多人以為,延期平倭,不過是一種體面的說法而已。實際上,平倭計劃已經流產,像以前一樣,最后不了了之。
這當然是朱厚照和王守仁、王華故意放出的煙幕,目的就是麻痹對手。
實際上,平倭計劃不僅沒有延緩,而是正在暗中加緊推進。
朝會結束之后,朱厚照就回到禁苑。
唐寅和杜偉仁已經在這里等候,李寬也在一起候駕。
“昨天讓太后打板子啦?”
朱厚照笑著問道。
“都怪唐寅說話不小心,該打?!?p> “是該打,今后長點記性,太后可不象朕這么慣著你們。李寬,今日起,朕命你為推廣使,負責玉米、番薯種植、培訓、推廣事宜?!?p> “良鄉(xiāng)皇莊,便作為玉米、番薯種植之地。沒干過無妨,朕會教你怎么做。提督禁苑太監(jiān),仍舊保留。你可把禁苑一些事務,交給別人去做?!?p> “奴婢遵旨。”
李寬辦事穩(wěn)重,人也比較正直,是朱厚照比較信任的人之一。所以才把這個重任交給他。
在北方推廣玉米和番薯種植,正常情況下,其實應該交給內閣去做。內閣組織地方官府來推進此事。
但是此事意義重大,朱厚照對地方官信不過,怕他們不重視,亂作為,把事情搞砸。
雖然他可以追究責任,但是耽誤的時間和失敗的影響,是難以挽回的。
所以,他寧愿自己親自推進這件事情,必須保證一次成功。
農民是最講究實際的,只要讓他們親眼看到成功,他們就會主動種植玉米和番薯。
朱厚照在良鄉(xiāng)的皇莊種植玉米和番薯,實際上就是要在那里建設一個良種推廣站和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將來,那里將成為大明的類似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的機構。
李寬這個推廣使,是個使職,不在內閣六部的行政系統(tǒng)之內,他們也沒有機會插手此事。
這個使職,是個臨時職務。因事而設,事了即撤。類似后世的饅頭辦公室,柑橘辦公室之類。
這種使職,從唐玄宗開始大量設置。其實是皇帝對正常的行政機構效率不滿的一種體現(xiàn)。是加強皇權,削弱相權的一種措施。
王守仁的平倭使,其實也是這個性質。
“劉瑾,你把番薯都拿過去,其余的人隨朕來?!?p> 朱厚照帶著幾個人,到了御膳房邊上的一處廂房。進了屋里,來到炕前面。
“玉米種植,相對簡單一些。過些天直接播種即可。番薯種植,前期麻煩一些,后期就簡單的多。”
“第一步就是要象水稻一樣,首先育秧。之后移栽到露地,也就是大地里面?!?p> “因為北方天氣冷,無霜期短——記住無霜期這個詞,今后要經常用到。無霜期,就是一年之中,終霜后到初霜前的一段時間。這個無霜期越長,對于莊稼的生長越為有利?!?p> “北方無霜期短,番薯生長期長,所以需要提前育秧。如今天氣冷,就要人為提高溫度。在炕上育秧,鍋灶燒火加熱。”
“朕就教你們如何育秧,唐寅,你把過程記錄下來。李寬,你把炕席撤下來,暫時放到別處,育秧期間不用炕席。”
“杜偉仁,你從外面把沙子運進來,倒在炕上……?!?p> 在朱厚照的指揮下,李寬和杜偉仁一起動手,在炕上鋪了一層沙子。劉瑾把番薯拿來,眾人就一齊動手,把番薯在沙子上擺了一層。然后再用沙子把番薯蓋上,澆了一些水。
隨后讓李寬把外屋的鍋灶點著,鍋里加滿了水,開始燒炕。
“第一次燒一個時辰,炕溫熱就行。以后每天辰時燒一次,酉時燒一次就行。不要太熱,手摸炕感到溫乎就行,燒兩刻就差不多。”
“隔幾天,見上面的沙子干了,就澆點水。朕會跟著看,何時澆水會告訴你們。如此,有一個來月,番薯就會發(fā)芽,破土而出。等長到一拃長左右,即可移栽到露地,待到八月便可收獲。”
朱厚照講解詳細的操作步驟,唐寅記錄,整理出詳細的操作規(guī)程,便于將來推廣。
“李寬,以后每天何時燒火,燒多少柴禾,何時澆水,澆水多少。番薯何時發(fā)芽等等,都要記錄下來,將來印刷出來,便于各地照做、推廣?!?p> “如果成功,利國利民,造福天下,澤被后世,爾等功德無量。”
“皇上放心,奴婢一定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哈哈哈,不用如此嚴肅。這是第一次,有些陌生。等你們都做過一回,便會知道這并不太難,比種水稻、麥子省事得多?!?p> “皇上,這也是失傳的圣賢之學?”
唐寅問道。
這是什么圣賢之學?
不對,也是圣賢之學。
不過這個圣賢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那些農民,他們其實也不比孔孟程朱差。
“沒錯,就是失傳的圣賢之學。”
這是跟前世的奶奶學的,如此算來,奶奶也是圣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