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帳內(nèi)激烈商討后,林澈敲定攻守兼具之策,銳風營旋即忙碌起來,眾人依令各司其職,不敢有絲毫懈怠。
負責加固邊境防御的士兵們干勁十足,一心要筑牢防線守護邊境安寧。各個山口要道成了重點打造區(qū)域,士兵們揮舞工具深挖戰(zhàn)壕,挖土聲在山谷回蕩,似奏響戰(zhàn)斗序曲。原本就有深度的戰(zhàn)壕,經(jīng)他們不懈勞作,變得更深更闊,陡峭溝壁仿若天然屏障橫在敵軍來犯路上,令人望而卻步。
戰(zhàn)壕底部,士兵們精心插入一根根尖銳木樁,木樁粗細適中,頂端削得極為鋒利,如待出鞘利刃。插樁時,他們確保間距合理,既防敵軍輕易躲過,又不影響后續(xù)偽裝。插好后,再仔細覆蓋薄土與雜草并撫平,使其與周邊地面無異,一旦敵軍踏入,這些隱藏木樁定會讓其非死即傷。
城墻上,工匠與士兵齊心協(xié)力,一座座箭塔接連拔地而起。箭塔搭建講究,從穩(wěn)固塔基到搭建塔身,再到設置塔頂瞭望臺,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把關,確保其穩(wěn)穩(wěn)矗立且視野開闊。駐守箭塔的弓箭手們深知責任重大,每日早早登塔苦練射箭技巧,從站姿、握弓、瞄準到發(fā)力,再到依距離和風向調(diào)整角度,每個細節(jié)反復琢磨,力求箭無虛發(fā),能遠距離精準打擊敵軍。
城墻周邊隱蔽處,各種巧妙機關悄然布置。有的機關觸發(fā)后瞬間射出密集弩箭,弩箭散射如刺猬尖刺,讓人避無可避,瞬間讓一片區(qū)域成危險“死亡地帶”;還有的釋放帶迷藥的煙霧,煙霧由藥師依草藥特性多次試驗調(diào)配而成,觸發(fā)后迅速彌漫,那看似尋常的藥香含讓人迷失心智的藥力,敵軍吸入便會陷入混亂,任銳風營士兵收割。士兵們布置機關時謹慎細致,依地形和敵軍可能進攻路線選好位置,盼借這些防線讓敵軍不敢輕易進犯。
另一邊,吳起風、趙剛等將領帶領的小股精銳襲擾部隊準備就緒,趁夜色朝敵軍營地悄然進發(fā)。
吳起風小隊率先抵達敵軍營地附近,那夜月色黯淡,夜色如墨,為他們提供絕佳掩護。眾人身著特制黑色夜行衣,材質(zhì)輕盈無聲,隱匿效果極佳,融入夜色難被察覺。
他們先是潛伏在營地周邊草叢,壓低身子、屏住呼吸,目光銳利緊盯營地動靜,耐心等待時機。敵軍營地內(nèi)燈火稀疏,巡邏士兵哈欠連天,機械走著巡邏路線,小聲交談,未覺危險逼近。
看準巡邏換崗間隙,吳起風使個眼色,眾人如鬼魅般摸向營地一處糧草堆放點,腳步輕盈如貓,精準避開枯枝落葉,未出絲毫聲響。
來到近前,隊員迅速抽出備好的小型火箭,火箭制作精巧,箭頭裹易燃油布,箭桿涂助燃物質(zhì)。點燃火箭后,利箭帶火焰朝糧草堆疾射而去,在空中劃過弧線,精準扎入糧草。
干燥糧草遇火即燃,火勢瞬間燎原,熊熊大火沖天而起,照亮營地如同白晝,大半糧草瞬間被吞噬,“噼里啪啦”聲和滾滾濃煙打破夜的寧靜。
“有敵襲!”敵軍營地頓時大亂,呼喊聲、腳步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士兵們從營帳沖出,有的衣衫不整、睡眼惺忪,手忙腳亂去救火卻難以控制火勢,有的緊握兵器張望,想找出偷襲者卻被濃煙迷了眼,分不清方向。
吳起風見目的達成,低聲下令“撤”,小隊成員依預定路線迅速撤離,在山林間穿梭自如,憑敏捷身法甩開追兵,待敵軍組織更多人手追擊時,他們早已消失不見,只留燃燒的糧草堆、慌亂的敵軍和焦糊味。
此后幾日,其他襲擾小隊輪番出動,各展身手,攪得敵軍營地雞飛狗跳。
有的小隊趁夜色摸到營地另一側(cè),避開巡邏視線,在營帳和關鍵通道埋下簡易爆炸物,雖威力不及大型攻城武器,但在營地內(nèi)引爆破壞力不容小覷。找準時機點燃引線,“轟”一聲巨響,爆炸物引爆,營帳被掀翻,士兵被氣浪掀飛摔得七零八落慘叫連連,營地陷入恐慌,士兵從夢中驚醒慌亂奔走查看,有人誤認是大規(guī)模進攻,嚇得臉色蒼白兵器都拿不穩(wěn)。
還有小隊故意在敵軍巡邏路線留可疑痕跡,像遺落銳風營標識物件、制造草叢藏人假象等,敵軍巡邏兵發(fā)現(xiàn)后緊張上報,將領派大量士兵排查搜索卻一無所獲,卻把營地攪得人心惶惶,士兵們不得安寧,精神高度緊張,時刻提防銳風營再搞動靜。
敵軍連續(xù)遭襲擾后,察覺銳風營意圖,開始調(diào)整策略,力圖重掌主動權(quán)。
先是加強營地巡邏力度,巡邏頻次從每隔一時辰一次縮至半個時辰一次,范圍也擴大,以往偏僻角落都有士兵巡查,巡邏士兵神情嚴肅,警惕觀察動靜,緊握兵器隨時應對突發(fā)情況。
同時增設諸多暗哨,暗哨藏于營地周邊草叢、樹木中,位置隱蔽,如暗處眼睛監(jiān)視周邊。暗哨士兵經(jīng)嚴格挑選,眼力好、聽力敏銳且善隱匿,趴在草叢或藏于樹枝一動不動,飛鳥經(jīng)過都難逃過他們眼睛,稍有動靜便用特制口哨或彩旗發(fā)信號向營地報警。
此外,營地周邊布置五花八門陷阱,有的是布滿尖刺且涂有毒藥的深坑,人掉入哪怕擦傷也會中毒,短時間喪失行動能力甚至喪命;有的是帶絆索機關,絆索細小藏于草叢難發(fā)現(xiàn),觸動后或射出弩箭,或滾石砸來,讓人防不勝防。敵軍想借此讓銳風營襲擾部隊難潛入營地,打亂其計劃,也為后續(xù)大規(guī)模進攻做準備,挽回士氣和主動權(quán)。
一日,負責邊境巡邏的銳風營士兵例行巡邏時,敏銳發(fā)現(xiàn)敵軍偵察隊蹤跡。敵軍偵察隊身著便于隱匿服裝,顏色與環(huán)境相近,材質(zhì)輕盈行動無聲,行動極為謹慎,每步先觀察再邁出,稍不留意就會被蒙混過去。
但銳風營士兵訓練有素、眼力銳利,巡邏中察覺草叢不自然晃動和極輕微腳步聲,憑經(jīng)驗判斷是敵軍偵察隊靠近,便立刻上報林澈。
林澈聽聞眉頭微皺,明白敵軍想摸清己方防御情況策劃大規(guī)模進攻,當下召集將領,眾人齊聚營帳,氣氛凝重嚴肅。
林澈目光堅定道:“敵軍想來探底,我們絕不讓他們得逞。”將領們紛紛點頭,隨后圍繞應對敵軍偵察隊展開討論。
有的將領提議派小股精銳跟在敵軍偵察隊后,待其深入后前后夾擊殲滅,既能消滅有生力量又防情報傳遞回去;有的覺得在其可能經(jīng)過路線設伏,以逸待勞一網(wǎng)打盡。
謀士們也積極建言,分析敵軍偵察隊行動路線、目的和心理,提醒布置陷阱和行動要周全,畢竟敵軍敢來定有準備,說不定留后手。
眾人各抒己見,策略在營帳內(nèi)碰撞,都為守護邊境安寧絞盡腦汁謀劃最佳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