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王燕撒出大量探馬,秘密監(jiān)視曹操的動向。
果然不出我所料,曹操的人馬一出譙縣,就直接往北,直奔定陶而來!
于是,我便在濟陰郡和梁國的交界地帶的己氏縣境內(nèi),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
一天之后,一隊漢軍沿著官道,路過己氏,迤邐北上。
我斷定這應(yīng)該就是曹操的部隊,便讓大軍盡出,包圍了這路漢軍!
兄弟們恨透了這些漢軍,一上來就先是一陣箭雨,漢軍躲閃不及,紛紛中箭落馬。
剩下的漢軍還要繼續(xù)頑抗,被我的神箭手一一射翻在地。
其余的幾百名漢軍見實力懸殊,頑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條,便紛紛繳械投降了。
王燕把兩個軍官帶了過來,厲聲問道,
“誰是曹操!”
兩個軍官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人略微有點驚慌的說道,
“曹操不在這里!”
我見這人中等身材,三十來歲的年紀,雖然一開始略微有點驚慌,但此時此刻,竟然毫無一絲懼色,便覺得他不是一般的軍官,便試探性的問道,
“哦,那你說說,曹操在哪里?你是誰?”
那人很平靜的回答道,
“我是他的族兄曹協(xié),和他長得有幾分相似,就被他找來,做他的替身,曹操應(yīng)該不在我們這支隊伍中,我們只是先頭部隊!”
有些朋友看到“曹協(xié)”這個名字,一定會覺得他的父母給他起名字的時候也太不在意了,曹家雖然不是士族,也算是當?shù)氐暮缽姷刂?,曹協(xié)和草鞋同音,這以后還怎么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混嗎!
說實在的,東漢時期,鞋有以下幾種叫法,一,稱鞋為“屨”(jù),上古時的“屨”一般是用麻繩之類的材料編成的,編的時候還要邊編邊砸,使之結(jié)實。因此,在古時候有“捆屨織席”的說法。
二,稱鞋為“履”(lǚ),“履”本意為“踩”,戰(zhàn)國以后就逐漸用來表示“鞋”的意思了。像成語“鄭人買履”中的“履”就表示“鞋”的意思。
三,稱鞋為“靴”(xuē),據(jù)傳“靴”是北方牧民發(fā)明的,唐代時文武百官都可以穿。“靴”有皮制、麻制、銀制等種類。也有傳說皮靴是戰(zhàn)國時孫臏發(fā)明的。孫臏被龐涓敲碎了膝蓋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幫”,然后縫成高皮靴。孫臏就穿著這種皮靴乘車指揮作戰(zhàn),打敗了龐涓?,F(xiàn)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就珍藏著一雙2000多年前的皮靴。
四、稱鞋為“屐”(jī),“屐”一般指木制的鞋。
直到后唐時期,馬周開始用麻布做鞋,才開始稱之為鞋。(古人以草為屨,皮為履,后唐馬周始以麻為之,即鞋也?!墩f郛》引唐·留存《事始·鞋》)
也就是說,東漢時期“草鞋”并不叫“草鞋”,應(yīng)該叫“草屨”,或者“草履”!
再說了,東漢時期是已經(jīng)開始使用“鞋”這個字,但是,讀音類似于現(xiàn)在四川一帶的讀音“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