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還沒反應過來,二人便已走到了院子里。田慶連忙追趕,不料二人腳下極快,更對田慶的挽留充耳不聞,出了大門后,上馬便走。
回到營地,張璟立即招來黃勇,伏案寫了一封密報,火漆封好,“火速報于簽書,速去!”
黃勇不敢怠慢,更不敢多問,接過密報后,抱了抱拳,轉身便走。
呂昭不是笨蛋,琢磨了一番,便明白了張璟的用意,這是打算釘死田慶,賊寇的行蹤都告訴你了,至于抓不抓得到,那就得看你自己的本事了。抓到了,皆大歡喜,大家都立功受賞;抓不到,那可就對不住了,是打是罰,就得看上面的意思了。
“多謝,多謝,”呂昭沖張璟抱了抱拳,“哥哥記住你的恩情了!”心中也不由對張璟大為嘆服,同時卻也是暗暗提防,這人腦子轉得太快了!而且出手又狠又準,眼光之毒辣,出手之果決,自己是萬萬比不了的。
“咱們兄弟之間,不必客氣?!睆埈Z大致也能猜到呂昭的心思,不過卻不甚在意,提防就提防吧,總比整天被人惦記好。人在官場,能讓人怕,也別讓人覺得可欺!
“咱們也別干等著了,”呂昭建議道,“把緹騎撒出去,在唐家?guī)X周圍監(jiān)視、巡查,如何?”
張璟自無不可,點頭道,“呂兄決定便是,不過要小心,萬一被賊寇發(fā)現(xiàn),怕是打草驚蛇。”
呂昭點頭,“那我這就吩咐下去?!闭f罷一笑,“也不知隆慶衛(wèi)能否及時出兵?!?p> 張璟搖頭,看田慶的表現(xiàn),絕對是不想出兵的,而且看得出來,此人是沒把北鎮(zhèn)撫司放在眼里的,這絕對是有靠山的表現(xiàn);否則,給他幾個膽子,也不會表現(xiàn)的如此露骨,就差指著張璟和呂昭的鼻子說:快滾,老子沒空伺候你們。
即便北鎮(zhèn)撫司威勢大不如前,也足以震懾如田慶這等衛(wèi)所軍頭,看王通、張興的表現(xiàn)便知,張興甚至不惜鋌而走險,都不想有把柄落到北鎮(zhèn)撫司的手里。
而田慶如此表現(xiàn),那自然是有緣由的。
卻說田慶,他倒也不是想得罪張璟和呂昭,以及二人后面的北鎮(zhèn)撫司,實在是沒辦法,隆慶衛(wèi)既有守衛(wèi)居庸關之責,又有戍守地方之責,所以難免與賊寇交鋒,實在是打不過,所以他才會跟張璟扯皮。
本以為兩個年輕人,他三言兩語的也就糊弄過去了,即便糊弄不過去,銀子開道,什么事兒都解決了。可惜,張璟不按套路出牌,根本不跟他扯皮,直接掀桌,倒是讓他進退兩難。心里不由埋怨眼下的年輕人不講武德!
大家不都是這么互相扯皮的么,互相拉扯一番后,自然就進入正題了。
一個半推半就,一個欲拒還迎,雙方做足了姿態(tài),推拉一番后,自然而然的就達成了共識。這才是他們這些官場老油條的習慣做法。
奈何張璟根本不配合,這戲自然也就沒法演下去了。
田慶見張璟、呂昭離開后,雖然心中難免忐忑。不過,他是有后臺的人,眼見自己搞砸了,便急匆匆的去找自己的后臺,居庸關鎮(zhèn)守中官,少監(jiān)潘成。
“老師傅,救命,救命!”田慶見了潘成,就直呼救命,一副十萬火急的樣子。
潘成看在銀子的份上,雖然有些不耐,但還是問道:“這是怎么了?跟咱家說說?!?p> 田慶不敢隱瞞,也不敢太夸張,把事情說了一遍。
潘成聽完后,默然不語,眼睛微閉,開始考慮利弊得失,田慶每年給他的孝敬雖然不少,但值得為了這點孝敬去得罪北鎮(zhèn)撫司?
畢竟還是錢香,潘成考慮了半晌,做出了決定,錦衣衛(wèi)雖是皇帝親軍,但他們這些中官,可是皇帝最親近的人,孰遠孰近,那還用說?
“好了,起來吧,”潘成清清嗓子,“怎么說也是萬歲爺的四品大員,跪在這里,成何體統(tǒng)?起來吧,起來吧?!?p> “是,多謝老師傅,”田慶察言觀色,見潘成似乎沒有放棄自己的打算,不由在心里松了口氣,“小人并非畏戰(zhàn),實是賊勢浩大,力有不逮?!?p> 潘成明白田慶的意思,那么多賊寇盤踞在唐家?guī)X,真以為昌平縣、隆慶衛(wèi)、居庸關都是草包,連這點消息都打聽不到?
別的不說,唐家?guī)X可設立了巡檢司的!
知道消息是一回事,但讓他們出兵圍剿,又是另一回事了。
誠然,圍剿成功是大大的戰(zhàn)功,升官受賞指日可待!但萬一不成功,讓賊寇逃散,自己也損兵折將呢?
但凡能搪塞過去,不論是昌平縣、隆慶衛(wèi)還是居庸關,都樂的裝糊涂。
一旦如眼下這般,搪塞不過去,那也沒辦法,只能看誰的靠山硬了。
在呂昭的率領下,緹騎不甘不愿的分成了四隊,去唐家?guī)X監(jiān)視賊寇。張璟則留在昌平縣外的營地,等門達的命令傳回來。
四天后,午時,黃勇終于從京師回來,把門達的密信交給張璟,便侍立一旁。
張璟接過信,檢查了一下密封的火漆后,裁開信封,門達的命令很簡單,隆慶衛(wèi)會出兵,驅散聚集在唐家?guī)X的賊寇,至于張璟和呂昭,見機行事,能趁機消滅掉小股賊寇就消滅,如事不可為,也不必勉強,轉一圈直接回京即可。
不問可知,這是門達與潘成,還可能有都督府的軍頭達成了某種協(xié)議。作為一個命令的執(zhí)行者,張璟只有聽著的份兒,心有不甘又如何?要兵沒兵,要權沒權,他又能如何?
不論是朝中諸公還是皇帝,對眼下的結果已經很滿意了。算上張興的那七名親兵,加上畢旺殺死的十五名賊寇,已經足夠交差了。再多了,朝廷面子上也不好看不是,天子腳下,京師重地,竟然都有這么多賊寇,這是在打滿朝文武的臉?。?p> 所以,此事最后的結果,也不過是不了了之罷了。
賊寇依舊肆虐,往來的商旅依舊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哪天就讓賊寇給劫掠一番。
當地百姓自然也不會好過,靠近縣城的村子還行,一旦有賊入寇,可以躲到縣城里,那些偏遠的村子,就慘了,只能往深山老林里跑,跑著跑著,也就成了流民,甚至流寇。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但是,誰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