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乾坤骨董集

第68章 乾坤骨董集 古代古玉鑒定金標準《古玉圖譜》

乾坤骨董集 舞雩子 4613 2021-07-19 10:53:23

  第68章乾坤骨董集古代古玉鑒定金標準《古玉圖譜》

  會玩古玉第二本書一定是《古玉圖譜》,他是一個古代古玉鑒定金標準,而且制定非常嚴謹,以前古玉仿品基本沒有,也就是宋代明清皇帝喜歡高古玉,仿古仿青銅形制一些玉器,《古玉圖譜》記錄都是有名可溯源的一些經(jīng)典玉器,《古玉圖譜》是中國宋代(公元960~1279年)有關(guān)玉器工藝的專著,龍大淵著。宋淳熙敕編古玉圖譜,鈐印:徐家匯清乾隆己亥年(1779)康山草堂刻本 16冊白紙?zhí)嵋?本書收上古三代至宋朝玉器五百馀種,分國寶、壓勝、輿服、文房、熏燎、飲器、彝器、音樂、陳設(shè)共九部類別,繪刻器形,旁注考據(jù)、形制。本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玉器專著。全書共100卷,有圖700幅,記載了南宋高宗時期(公元1127~1163年)皇宮中所藏玉器。內(nèi)容分為國寶部、壓勝部、輿服部、文房部、薰燎部、飲食部、彝器部、音樂部、陳設(shè)部九部分。書中所記古代玉器極為廣泛,除禮儀典祭用的禮器外,更多的是有關(guān)日常生活的實用品,并配以附圖,堪稱玉器工藝的巨著,是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

  此書共分 9部分:①國寶部,有圭、璧、璜、璋、符節(jié)、劍、戟等。②壓勝部,有剛卯、撒帳錢、壓勝錢等。③輿服部,有冠、朝帶、玉佩、釵、等。④文房部,有硯、筆管、水丞、書鎮(zhèn)、如意、塵柄等。⑤薰燎部,有鼎、爐、、敦等。⑥飲食部,有鬲、斛、杯、觥等⑦器部,有卣、洗、簋、豆、等。⑧音樂部,有鐘、磬、笙簫、鼓等。⑨陳設(shè)部,有幾憑、屏風、燈、枕、盆、甕等。由此可見本書所記古代玉器極為廣泛,除禮儀典祭用的禮器外,更多的是有關(guān)日常生活所用的實用品,并配以附圖。可稱為玉器工藝之巨著,是研究中國古代玉器的重要典籍之一。畫家馬遠、馬珪、劉松年等人為之作圖。

  現(xiàn)在古玉仿品太多,特別是高古玉,現(xiàn)在玉器鑒定不僅僅看圖形,現(xiàn)在仿品依據(jù)古玉形制太多。現(xiàn)在鑒定要考慮很多方面。但是真實包漿和歷史文化沉淀感覺是從古到今都無法防止。我們現(xiàn)在鑒定一般考慮以下內(nèi)容。

  一、工藝痕跡鑒定

  古玉工藝就是古玉加工工藝。一是剖片;二是細加工;三是拋光。其方法無外有兩大形式:其一為清以前至新石器時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動化砣機工藝;其二為近代電動砣具工藝及滾桶搖光拋光工藝。

  鑒定方法:10—50倍放大鏡,觀察拋光痕跡;適用范圍:新石器→清代。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發(fā)明手動砣具,拋光用解玉砂、獸皮輪砣、棉、麻布輪砣等。其鉆孔特點多為喇叭狀,長孔多為對鉆而成,孔為中細,兩端大,孔壁可見粗細不等的螺旋紋,且表面光滑。機械孔壁則較規(guī)整,留有細密均等的螺旋紋,而且不夠光滑,而且,孔口邊緣也可發(fā)現(xiàn)硼碴。這是新石器穿孔鑒定重要方法。

  戰(zhàn)國鐵器發(fā)明以后,穿孔則較規(guī)整,但孔壁螺旋紋還不如機械孔壁螺旋紋細密均等,孔口、線條邊緣出現(xiàn)硼碴。新石器時代與商周之時拋光多用獸皮醮解玉砂等為之。10倍或20倍放大鏡下可觀察粗細不均,但方向不一的細凹線,間或也有雜亂無章細凹線,并有層次感。區(qū)別于機械拋光或仿照古法拋光的細密均等較為平行的細凹線。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勻凈、干凈利落,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過,電動砣具一般可發(fā)現(xiàn)垂直砣過的凹陷痕跡。

  二、氧化鑒定

  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種自然環(huán)境下與空氣、水及其它物質(zhì)所產(chǎn)生的化學變化。<BR>氧化有二種現(xiàn)象:一是鈣化成程度輕重不一的雞骨現(xiàn)象;二、是氧化嚴重成粉狀。

  ??鑒定方法:10—50倍放大鏡,強光手電。觀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適用范圍:新石器~清代出土古玉。從礦物學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質(zhì)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夾雜含有一些其它物質(zhì),在長時間的化學作用下質(zhì)地弱的部分,特別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腐蝕形成的小孔洞,再一種有氧化情況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鈣化形成白斑,程度輕重不一,但自然地覆蓋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層次感,深淺不一,程度輕的,表面仍有光澤,嚴重的則腐蝕成粉末。重要一點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較重,火燒假玉器就不這樣。火燒仿氧化古玉,表面通常為薄薄的一層呈粉狀,沒有深度、層次感。強光燈照射下玉質(zhì)純凈、透明,氧化非常薄,任何部位皆有一致的深度,而自然氧化深度則有輕有重,通常尖角、邊棱部位較重。氧化重的,燈光照射不透。但也有用含有似氧化白色的玉石做成的偽古玉。值得我們注意。而且偽造雞骨白的白斑點在放大鏡下觀察呈凹陷形。此種鑒定方法需注意的是,有個別作偽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這需從加工痕跡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三、腐蝕鑒定

  玉器長時期埋在各種土壤中的腐蝕現(xiàn)象。

  鑒定方法:10—50倍放大鏡;強光手電,觀察特征;適用范圍:受腐蝕的出土古玉;其特點通常是蝕孔、蝕斑現(xiàn)象,有的蝕孔口小腹大,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孔內(nèi)的化學變化形成的閃亮結(jié)晶體,這一點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偽造的。通常氧化較重則腐蝕越重,目前用酸類物質(zhì)腐蝕偽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積凸凹不平的腐蝕,蝕孔、蝕斑明顯,可以說砣工化盡,這樣處理的古玉其蝕孔常常是外大里小,無結(jié)晶體,呈斑駁狀。這里需指出的是:有很多人利用自然腐蝕嚴重的玉石料加工成偽古玉,這種古玉特點是通常腐蝕嚴重,加工痕跡處無氧化,缺乏腐蝕自然普遍性。

  四、凝結(jié)物鑒定

  凝結(jié)物鑒定也稱包漿鑒定,是指玉在各種環(huán)境中,由其它物質(zhì)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種物質(zhì)。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礦物凝結(jié)物;二是玉器表面粘附墓土或腐爛雜物;三是傳世品上的污垢。這幾種物質(zhì)都很微妙,顏色不一,通常是靠多年的對實物觀察所得。

  1、鑒定方法:10—50倍放大鏡,牙簽,觀察不同位置;用牙簽刮劃附著物;適用范圍:沒清洗的出土古玉;出土品的包漿有一種是凝結(jié)在玉器表面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在放大鏡下觀察也呈斑駁狀,有的是礦物質(zhì)溶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狀;有的則是半透明的;有的則是墓土。無論哪一種,都十分自然,凝結(jié)較實,并伴有墓葬氣味,這種氣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這也是氣味辨?zhèn)蔚囊粋€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這樣,包漿松散,無墓葬味,無透明礦物質(zhì),即使有泥土包漿堅固的,也是膠一類物質(zhì)所為,一燒、一洗即知。現(xiàn)流行一種把古玉用細鐵絲纏上,放入土中數(shù)月或數(shù)年后取出,紅褐土銹可固結(jié)在玉上。但古玉很少與鐵一類物質(zhì)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類玉劍具是如此。這樣的偽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賣行上出現(xiàn),并且在玉器上很明顯地看出用鐵絲纏過的痕跡,真不可思議!

  五、氣味鑒定

  玉器埋藏環(huán)境的不同,氣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還有傳世味。一般玉器氣味以新近出土最為濃烈,熟悉這種氣味最好的辦法是多嗅老窯陶瓷,特別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氣味,尤以戰(zhàn)國、漢代陶器為重要,它們的氣味與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或相似。

  鑒定方法:濕水,可用水點濕玉器,可嗅出氣味;適用范圍:出土古玉。<BR>此種方法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對于鑒別那些偽造出土古玉特別靈驗,它們不僅沒有墓葬氣味,相反,有種刺鼻的化學氣味或單純的土氣味。此種方法要求我們多實踐、多對比,才有所收獲。但有一點需注意的是:帶有泥土雜物的玉器,不論早晚出土,必須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氣其味更大,反之,無味則必假。

  六、沁色鑒定

  沁色是古玉長時間在各種存放環(huán)境下與所接觸的器物產(chǎn)生的顏色變化。是另一種物質(zhì)分子滲入玉器局部或內(nèi)部產(chǎn)生的顏色。我們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紅色漆器內(nèi),可能受紅色沁,黑漆則可能產(chǎn)生黑色沁,黃土內(nèi)埋藏,則可能產(chǎn)生黃褐色沁。

  鑒定方法:10~50倍放大鏡,強光手電,觀察解理、沁入深淺,照射玉器,觀察顏色,沁入部位;適用范圍:出土受沁玉器;在強白燈光下觀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觸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綹等部位所產(chǎn)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擴大滲透,嚴重的可浸透全器,這叫“滿浸(沁)”,盤玩之后變色,顏色鮮艷,大多沁色顏色由灰白變紅。重要一點是:通常情況下,真品沁色比較單一;顏色較暗,較亂的沁色和鮮艷沁色就值得懷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觸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學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為滿沁。也有局部沁,特點是沁色較多,激光偽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處進行的。通過強白燈光下觀察可知這一點。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綹處進行激光偽造沁色的,但真沁大多數(shù)有由深到淺的過渡色。還有一點就是玉的存放環(huán)境干燥或玉質(zhì)致密可以無沁。

  七、化學鑒定

  對偽造氧化嚴重的雞骨白,泛白、白斑現(xiàn)象,食醋是針對一般石灰、火及其它方法燒制呈白化現(xiàn)象的偽古玉,目前主要應(yīng)用食醋和二是丙酮兩種化學物品進行鑒定。

  鑒定方法:食醋、丙酮,把玉器局部燒煮,丙酮刷洗;適用范圍:氧化古玉,仿氧化古玉。

  具體方法

  先把醋燒開,把偽古玉局部浸煮1—3分鐘,拿出之后用水可清洗掉白色粉末,水呈白漿狀,氧化薄的部位可露出玉質(zhì),真假立斷,這種方法對真氧化白斑是清洗不掉的。

  ??丙酮主要是針對用膠及顏料一類物質(zhì)調(diào)成的白漿涂刷在玉器表面,利用丙酮局部刷洗,即可洗掉白漿,真?zhèn)瘟唷H缡钦婀庞竦碾u骨白現(xiàn)象,在短時間內(nèi)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是洗不出白漿的。此種化學方法請慎用,即使真舊古玉,也千萬不可長時間浸煮在酸性化學試劑里,因為任何玉石長期在酸性溶液腐蝕下都會受到破壞的。

  八、藝術(shù)水平鑒定

  玉器制作工藝,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熟悉各個時代、各個地區(qū)的玉器工藝水平是鑒定古玉的先決條件。技術(shù)水平不等于藝術(shù)水平,有時技術(shù)達到了,藝術(shù)卻達不到,在古代玉器藝術(shù)水平中,成熟的藝術(shù)是當今難以仿制的,具體體現(xiàn)為那些藝術(shù)水平高的玉器更難仿制,鑒定起來也相對容易。

  鑒定方法:人眼觀察,與真器對比研究;適用范圍:一切具有藝術(shù)性玉器;辟如漢代玉人物、馬、獸類,特別是圓雕作品,那種圓潤、飽滿、流暢的線條,迄今仍極難仿制??梢哉f,愈是技術(shù)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圓雕作品,器型復(fù)雜作品,愈容易鑒定。原因是制作難度大,容易留下破綻;相反,那些器形簡單的、藝術(shù)含量低的玉器仿制特別容易,鑒定起來則難。重要的是,美的藝術(shù)只有手法,沒有方法,藝術(shù)達到一個界限不再能前進,這種界限或早已達到而不能再突破;并且這樣一種技術(shù)也不能傳達,而是每個人直接受之于天,因而人亡技絕。等待大自然再度賦予另一個人同樣的才能。

  古玉的斷代常識

  紅山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年左右,距今已6000多年左右。1971年出土的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龍,入土5000多年,全身黑漆古成塊如黑石,全身受石灰沁已變相,全身糟朽土吃不定,局部帶褐色土斑,不見質(zhì)地,透過強光也不可能見質(zhì)地。

  良渚文化時期——為公元前3300—公元前2250年左右,距今已400多年。從良渚文化時期的玉琮,由于在土中受的色沁不同,所以良渚玉琮有不同的生坑情況。早期玉琮受土沁質(zhì)如黃色玉石、略帶紅土斑;中期玉琮受石灰沁全身變相,糟朽較少,不見質(zhì)地。

  三代古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21年,距今已二三千年。三代古玉粗看如石頭,細審如玉石,全身土吃土斑比例大,有的渾身石灰沁、渾身黑灤古。

  秦漢古玉——公元前221年——200年,至今二千年左右。秦漢古玉遠看如玉石,近看有玉性,玉身有土吃比例小,全身有土斑比例大,有的是滿斑。全身或局部黑漆古。

  兩晉六朝古玉>——距今1800年左右,出土古玉已有玉相,有土吃土斑,也有少量玉皮出土,大部分有玉皮之古玉,在玉皮處有開裂,全身或局部有較薄黑漆古。

  隋唐古玉——距今1000多年。出土古玉一看便知是玉,無滿斑,局部有土銹土魔,局部有較薄黑漆古。

  宋代古玉——距今只有1000,玉體上只有少量土斑和黑漆古。

  明清古玉——距今五百多年,玉就是入土后出土已無多大變化以上是看生坑、熟坑斷代的一般規(guī)律。然而,有些玉器還要看是出土于地勢低而潮南方,還是出土于地勢高而燥的北方,同一塊生熟的玉器,如玉器表面是黃土就有可能是漢代的,如是紅土那就可能是隋唐了。

  高古玉鑒定要點:

   1、察織物纖維痕不少古玉直接放置在人體上,或者包裹于織物中。在一定的溫濕度和壓力下,纖維及顏料脫落,牢牢地黏附于器物的表面。因此,在鏡下,甚至肉眼也能看見紅、藍、綠等顏色的織物纖維,經(jīng)緯分明。

   2、察昆蟲的蟲卵、殘體多在古玉的縫隙中。

   3、察水漬在地質(zhì)及大氣條件較為穩(wěn)定的情況下,埋藏地的地下常常有微細的潛流,涓涓不息、常年流動,浸潤、侵蝕著玉的表面,形成流動狀的、深深淺淺的水漬。

   4、察植物根莖印痕某些植物根莖有無孔不入的特性,植物蛋白新陳代謝而分解的酸性物質(zhì)可以對器物的表面造成侵蝕,所以能夠看到有清晰疊壓關(guān)系的根須狀印痕。

   5、察碳化痕古人有“灸玉“習俗,燒過的玉器有生物碳的附著和滲入,呈點、面分布,往往很深入,無法消去。

   6、察“驅(qū)邪礦物“殘留(古代葬俗)自然界的一些礦物有殺菌、驅(qū)蟲、防腐的作用,古人以為它們有驅(qū)妖辟邪的功效,將它們置于墓葬和居所里。因此,有一些古玉被赤鐵礦、朱砂、雄黃等礦物粉末包裹或浸染,通過放大鏡甚至肉眼就可以看到器物表面或縫隙中殘留的礦物顆粒,在水化合以及弱酸作用下,致色離子由表及里漸進、深入地滲入玉器內(nèi)部,顏色絢爛奪目。考古發(fā)現(xiàn),距今兩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就將大量的赤鐵礦粉末撒在山洞中,也因?qū)徝赖男枰?,將石灰?guī)r制成的珠子染成紅色。我國戰(zhàn)國和漢代的大型墓葬中,經(jīng)常有大量的朱砂以及被朱砂染得鮮紅的玉器,如越王墓。

   7、察縫隙、孔洞內(nèi)充填的碎石地表有大量的二氧化硅類和碳酸鈣類礦物存在,它們可以以液態(tài)或者以固態(tài)的礫石形式存在并運動著,在空隙里聚集、硅結(jié)、板結(jié),堅韌無比,即使是隨水流進入空隙里的一塊小石子也難以剔出。

   8、察鉆痕鉆具出現(xiàn)以來,鉆頭基本是圓錐或菱形形狀。由于是人力,所以壓力小、鉆速慢、非勻速、進尺慢,鉆痕表現(xiàn)為往復(fù)、相對平行的運動態(tài)勢,出現(xiàn)不甚均勻的旋紋。而現(xiàn)代螺旋紋鉆具因高速、勻速旋轉(zhuǎn)則不會出現(xiàn)平行的鉆痕。新石器時代以石治石時期,其鉆痕與古代使用金屬鉆具的鉆痕,有相似特征??傊?,鑒定和評估古玉,既需要細微觀察,也要全面分析;既要抓住微觀,更要把握本質(zhì)和整體的真實性,切忌以偏概全,放大或忽略局部。只有排除每一個細微處假的可能性,進而歸納、演繹和推理,最大限度地將感性和理性結(jié)合起來思考和判斷,才能獲得最大的真實性。

  (1)水鑒別法:將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狀,久不散者是真玉。

  (2)手觸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涼潤滑之感。

  (3)觀察法:將玉對著光亮處觀察,顏色剔透、綠色均勻分布的是真玉。

  (4)舌尖鑒別法:舌尖舐真玉有澀的感覺,而假玉則無。此外,還可以用放大鏡觀察,主要看有無裂痕,有裂痕的其價值大減。鑒定玉的品質(zhì),有六條標準,即“色、透、勻、形、敲、照“。

  (1)色玉以綠色為最佳,紅、紫二色玉石的價值僅為綠色玉石的1/5。玉當中若含紅、紫、綠、白四色,稱為“福祿壽喜“;若只含紅、綠、白三色,則為“福祿壽“。色澤暗淡、微黃色的為下品。如果是單色玉,以色澤均勻的為好。

  (2)透透明晶瑩如玻璃,沒有臟雜斑點,不發(fā)糠、不發(fā)澀的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則分別稱為中級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帶有紅、綠、白三種顏色的玉才稱為翡翠玉。到了現(xiàn)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翡翠玉以透明并帶綠色的居鄉(xiāng)。

  (3)勻玉的色澤重在均勻,雖含白、綠但色澤不均勻的,則價值很低。

  (4)形玉石的形狀可根據(jù)不同的審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樣式,無特殊標準。一般地說,玉石的個頭愈大愈好。

  (5)敲玉當中常有斷裂、割紋,一般不易觀察到,如果用金屬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輕輕拋在臺板上,可以從聲音的清濁辨出裂紋存在與否。聲音越清脆越好。

  (6)照玉當中有肉眼不易發(fā)現(xiàn)的黑點、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鏡照一照,便可一覽無余。天然玉石的特點是略呈淺色,而不帶有淺藍色(俗稱邪色)。另外還有一種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塩水制成,外觀頗似深色“老坑玉“。玉器鑒定的方法很簡單,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重者為真玉。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