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4章:接收他的記憶
潘騰努力接收這些記憶,當事情無法改變的時候,就要靜待時機。
若是將潘騰所在的原時空地球時空比作子宮,那新時空就是神龍界。
穿越的過程,就是信息的分娩,是意識的傳送,是思維的傳輸,是記憶的量子同步,是蝴蝶效應的起始。
分娩的過程是最痛苦的,這不僅僅是對地球時空和神龍界時空而言,對“新生兒”潘騰來說,這個過程也非常痛苦。
在這種情況下,潘騰也在努力保持清醒,認真地分析疼痛的來源。
在潘騰看來,痛苦的來源主要是四個層次,分別是意識、思維、記憶和身體。
最直觀的部分是身體的疼痛,而在眾多的部位中,頭疼最甚,那種要炸掉的疼痛,侵蝕著潘騰大腦的每一個神經。
不過,或許是因為痛苦的影響,潘騰似乎搞錯了一件事情,作為穿越的主角,不是他在疼,而是原主在疼。
不是他在接收原主的記憶,而是原主在接收他的記憶。
其次是身體的疼痛,潘騰猜測,這可能是神經的異常放電引起的,導致肌肉抽搐、全身緊繃、口吐白沫、瞳孔散大、呼吸抑制、瀕死感非常強烈。
導致這種身體外在表現的內因是什么?
主要是大腦的原因。
在潘騰穿越之前,原主的思維已經消失了,換而言之,他已經不能稱之為他。
從龍族醫(yī)學理論角度來診斷,原主已經死了。
就像一臺電腦,操作系統(tǒng)沒了,只有一些硬件,即便持續(xù)不斷地輸入能量,它也運行不起來了。
潘騰的穿越,就是給原主安裝了一套新的操作系統(tǒng),并自帶了一些塞滿了知識點的硬盤。
不過,接收記憶可不像插硬盤那樣,“咔噠”一聲就安裝好了,調試一下連接數據線是否松動,就完成了。
接收記憶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點毋庸置疑。
試想,一門課程原本需要一學期的時間去理解學習記憶,臨考前的爆肝,腦袋是不是疼得要炸掉?
而潘騰現在還不知道接受這些記憶需要多長時間,更不知道這些記憶的信息量是多少!
只不過,原主的意識已經消失了,身為替代者,只能替代原主承受這種痛苦了。
若是他本身是無意識的,那也不會感覺到疼痛,疼痛會因為無意識而感覺不到。
如果說,身體是一臺組裝電腦,那么記憶就是硬盤里存儲的知識點和各種經歷,思維是運行系統(tǒng)和其中各種各樣的軟件,那么意識是什么?
意識就是敲鍵盤、點鼠標的手。
現在,潘騰需要面對的不是亂成一鍋粥的意識、思維和記憶。
就像渾濁的泥漿,對待它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待,等它慢慢地沉淀,慢慢地分層,水歸于水,泥歸于泥。
在這個過程中,潘騰開始評判自己處于疼痛的哪一等級。
據他所知,疼痛是存在三級用藥標準的。
按照數字從0至10分給疼痛分級。
0到3分是第一級,屬于輕度疼痛,非甾體鎮(zhèn)痛藥就能對抗,首選對乙酰氨基酚片。
老人小孩都能使用,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首選。
若是腸胃耐受患者也可以使用阿司匹林,也就是乙酰水楊酸。
因為胃腸道反應而無法耐受以上兩種藥物,也可以選擇胃腸道反應最小的布洛芬。
4到6分是第二級,屬于中度疼痛,這就需要弱阿片類藥物和非甾體鎮(zhèn)痛藥一起來抵抗了。
弱阿片類藥物,最常見的就是可待因和曲馬多。
若是鎮(zhèn)痛效果不佳,還可以加上對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或者布洛芬。
7到10分是第三級,屬于重度疼痛,需要使用強阿片類藥物,最常見的就是嗎啡。
潘騰判斷,自己現在就需要嗎啡來進行鎮(zhèn)痛。
若是身邊真的有嗎啡,需要口服的話,從小劑量開始,每12小時服藥一次,每24小時調整一次劑量,直到疼痛完全緩解。
若是疼痛無法緩解,按照30%至50%的幅度增加劑量。
若是出現爆發(fā)痛,使用即釋嗎啡處理。
說起鎮(zhèn)痛藥嗎啡,那就不得不提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便秘。
尤其是老年人使用,便秘會更嚴重。
這個時候就需要乳果糖來對抗嗎啡的這個不良反應了。
潘騰回憶著三十年前備考執(zhí)業(yè)藥師的內容,只是這些記憶有些錯亂。
更早的記憶也在涌現,五十年前,他下放一個山溝溝里面,擔任生產隊隊長。
窮山溝里,水留不住,土留不住,人更留著不住。
八分山、一分土、一分水。
剛脫下軍裝的他,決心改變這一切!
在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文盲的生產隊里,話都說不清楚,道理都講不明白,數字都認不全,怎么辦?
更重要的是,生活在這里,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服,出路在哪里?
隊員們看到的唯一希望,就是像潘騰這樣,飛出了山溝溝,功成名就地回來了。
要想留住人,首要解決大家的吃飯穿衣問題!
飯從地里種,衣服從地里長,一切都離不開土地!
潘騰上山下山,就像小時候餓得兩眼昏花,就會上山去找野果子吃。
山下的地都已經種上了,只能找更多的地。
他一厘地一厘地地湊,他一分地一分地地找,湊給大家。
上山種地不容易,要開路,他就挽起袖子、掄著鋤頭開山拓路。
有了路,還需要水土,他就開始物色水庫的位置、、、、、、
一雙手,磨掉了神槍手的老繭,磨出了開路先鋒的老繭,同樣也磨出了隊員對他的信任。
最開始,沒人理潘騰這個瘋子隊長,潘騰就卷起袖子自己劃線,發(fā)動全村唯二的兩個黨員,也就是他的發(fā)妻段云帆,開始夯土壘石,修建梯田。
隊員們就在一旁看著,看潘騰的笑話。
當地一家隊員分到了這份不足兩畝地的田地,隊伍擴大了,第二家,第三家、、、、、、
直至全生產隊都加入進來,直到水庫蓄上水,大家有了新的納涼去處,孩子們有了游泳玩水的新地方。
打得一拳開,局面頓時不一樣。
田地有了,水土有了,能吃飽了,能穿暖了,潘騰不滿足了!
他要激發(fā)大家更多的熱情,就必須讓大家覺醒,不再渾渾噩噩。
那段時間,潘騰白天帶著會計修水庫,晚上和會計輪流教授大家文字和算術。
夜校沒有一個村民,勤學的孩子來借燭光讀書。
潘騰就對著這些孩子講,孩子們的父母站在外面,或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嗑著瓜子說說笑笑,或是圍在一起抽著老漢煙和卷煙。
偶爾投來的目光,是羨慕,是希望。
潘騰知道他們心中的顧忌是什么,老子和兒子坐在一個學堂里,辱沒學問了。
潘騰把他從部隊那一套掃盲的方法拿出來,每個字寫在墻壁上,刻在石頭上,標注上讀音,只要隊員們經過,就能學習一遍。
晚上的夜校也不中斷,每晚十個字到二十個字,對著課堂外的他們講解。
到下雨,他們站到屋檐下,到寒冬,他們站在夜校后面,直到他們坐在夜校最后一排。
認識字了,可以看書讀報了,隊員的思想覺悟也隨著潘騰教育的深入而慢慢提高。
正當大家的日子蒸蒸日上的時候,潘騰被調到了鎮(zhèn)上,去研究生產化肥、、、、、、
大概七十年前吧,潘騰與認識了14年、相處了4年的段云帆結婚了。
一想到發(fā)妻,潘騰只感覺自己的腦袋不是那么疼了,猜測可能是降低到中度疼痛了。
潘騰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段云帆的場景。
那是1935年仲春的午后,蝴蝶在花叢中飛舞,蜜蜂在花叢中忙碌,同樣冒出來的還有一個可愛的臉蛋,那一瞬間,潘騰記住了這個名字叫段云帆的女孩,是父親大人好友的三女兒。
母親大人特別喜歡這個活潑的女孩子,有意要收她做干女兒。
潘騰對此并不是很在意,學業(yè)繁重,潘騰只想找一個機會離開學堂,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有了一個妹妹,也不是一件壞事,至少潘騰在醉鄉(xiāng)樓吃了一頓大餐,里面的醬豬蹄至今難忘。
這個妹妹不是那種貪玩的女孩,平時的她溫婉嫻靜,喜歡撥弄父親大人的古琴,母親大人便經常教導她彈琴,潘騰則只能站在院子里背誦詩文。
她的琴聲悠揚,總是會讓潘騰忘記剛剛背誦下來的課文,從而會挨父親大人的板子。
但潘騰從不怪她,這是自己不專心的問題。
父親大人也會打趣:“潘騰,有朝一日,你把云帆娶回來,如何?”
潘騰羞紅了臉,支支吾吾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能將腦袋埋進書本里。
引來父親爽朗的大笑聲音。
之后,段云帆又回到原家庭,漸漸少了來往,直到潘騰參軍歸來,考上了復旦大學,遇到了未來的岳父段浪省。
從那之后,潘騰和段云帆的接觸再次慢慢多了起來,尤其是接觸了進步思想后,潘騰感覺自己和段云帆除了音樂之外,還有眾多的共同話題。
國內戰(zhàn)亂,潘騰謹記護他一命的老班長的話,他發(fā)憤圖強,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庚子賠款公派留學,開始了求學之旅。
1944年至1947年的三年,是時代巨變的三年,也是潘騰人生中最快樂的三年。
一百年前,潘騰出生在SH市HP區(qū)黃坡南路374號附近的一座石庫門式的樓房中,呱呱墜地的他從未設想過,他會見證中華民族從百年風雨飄搖到偉大復興的過程。
回憶嬰兒時期,那些沒有形成記憶閉環(huán)的破碎記憶涌現出來,父親大人年輕英俊的面容上胡茬貼在臉上的刺痛感,母親大人溫暖舒適的懷抱形成的溫熱觸感,身體在子宮中生長的撕裂感,所有記憶就像塵封的寶盒被打開一般,分毫畢現!
直到潘騰用另一個視角看到了一個尚未形成心跳的胚胎,記憶至此到頭,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