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神界,渺渺仙庭,高不知幾萬里的重樓疊翠之上,七尊儀態(tài)威嚴的圣像并排而列。
中間一尊圣像寬袍大袖,衣袂飄飄,正是儒門至圣——文圣。
書、詩、經(jīng),賦、策、數(shù),六位亞圣圣像分列兩側(cè),同文圣圣像一起,面向日出之地,共同矚目無盡極遠之處。
山是七圣山,圣像卻非七圣本尊,而是他們在特殊時刻顯現(xiàn)在七圣山上共議大事的投影,平時并無圣像顯現(xiàn)。
萬年以來,七圣圣像只顯現(xiàn)過寥寥幾次,最近的兩次是千年前儒門與道門決死之時,以及百年前儒門與佛門對峙,死戰(zhàn)即將爆發(fā)之時。
“文圣相召,所為何事?”
率先開口的是數(shù)圣。
七圣中六位亞圣都是極于一道,偶爾開悟,然后肉身成圣。
成圣之后,六位亞圣除了本職之外,全都是繼續(xù)醉心于已道,極少因為外事分心。
相對來說,書圣成圣時間最短,千年來更是癡心書道,連世俗家國全都忘于物外。
和書圣相比,數(shù)圣更是決絕,只是不停推演數(shù)道,連開口都極少。
今次主動開口,實是不愿耽擱時間。
文圣圣像背手迎風而立,默然不語。
詩圣幽幽道:“所為《勸學詩》一事?!?p> 另外五位亞圣凝神默算,很快得知前因后果。
經(jīng)圣搖頭,道:“或許精妙,卻不足以興師動眾,召集我等至此?!?p> 四位亞圣點頭附和。
文圣幽幽開口,問道:“我想問諸位一個問題,為何我儒門傳承萬年,近千年來卻每況愈下?”
賦圣答道:“我儒門承擔外抗魔門重擔,無數(shù)場死戰(zhàn)之后,人才凋零,自然要衰落?!?p> 策圣答道:“時代變化,道門和佛門更能順應(yīng)民意,爭奪了我儒門發(fā)展的基礎(chǔ),因此衰落?!?p> 經(jīng)圣答道:“我儒門內(nèi)部派系傾軋,內(nèi)耗太多,失了體統(tǒng),不能團結(jié)對外,所以衰落?!?p> 書圣答道:“我儒門傳承萬年,尾大不掉,固步自封,必然衰落?!?p> 數(shù)圣回答的極其簡略,“儒門必須改變?!?p> 詩圣道:“改變從書法一道開始,在詩詞一道見效。”
書圣搖頭,道:“不可。”
.
既已成圣,便能看透世間真理,所言所行無不切中實際,絕無半點遺漏。
但是看透歸看透,其中利益牽雜,事關(guān)諸圣根本,實行極難,哪怕是諸位亞圣也一樣。
以書圣為例。
雖是成圣最晚,卻因占據(jù)舉制入門一關(guān),信眾極多,所以神力也極是強大,就連文圣也要對他禮讓三分。
文圣想要改變?nèi)彘T的心思眾位亞圣無不心知肚明,詩圣所提出的從書法一道開始,便是迎合文圣心思。
書圣自已也明白必須改變,也必須從書法一道開始。
但是如果削弱書法一道在舉制中所占地位,必然會削弱他的神力,他無論如何不會答應(yīng)。
數(shù)次改變提議就是卡在書圣這里。
不出意外的話,這次也是一樣。
.
“今次不同,”詩圣語氣極是自信,“有《勸學詩》在,不會對你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儒門與你書圣一系玉石俱焚。”
書圣默默不語,其余諸圣神色各異。
詩圣侃侃而談,“萬年以來,儒門崖岸自高,脫離民眾,逐步成為門閥世族把持財富的權(quán)柄。
雖然門閥世族中也不缺頂尖人才,卻和更為廣大的民眾無法相提并論。
同時,因為門閥子弟天生就可以通過儒門晉身,導(dǎo)致他們毫無進取之心,不肯為之付出努力,所獲得的成就,以及對儒門的貢獻也遠遠低于預(yù)期。
另一方面,民眾之中寒門子弟沒有資源,極難得到晉身機會。
只是每次童試100兩銀子的報考費用,就已經(jīng)把絕大多數(shù)寒門子弟隔絕在儒門以外。
道門和佛門趁虛而入,把寒門子弟中的優(yōu)秀人才搶奪一空。
兩方交擊的情況之下,我們?nèi)彘T每況愈下也就是自然的事情。
這些大家都非常明白,也清楚我們應(yīng)該如何改變,但因為某些原因,我們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改變,我們需要等待一個契機。
現(xiàn)在,這個契機來了?!?p> 詩圣的聲音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是激昂。
“我們所等待的這個契機,就是《勸學詩》。
第一句——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這句是不是夠簡單,夠直白?
直接拿良田和米粟來誘惑那些寒門子弟?
我們再看第二句、第三句——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這兩句通俗易懂,房子、車子,誰不喜歡?
第四句更是粗暴——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直接告訴你,想要賢妻美妾嗎,快來讀書吧。
最后一句——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jīng)勤向窗前讀。
這一句總結(jié)點題,歸根結(jié)底還是勸說那些寒門子弟讀書。
為什么我會把《勸學詩》拿出來,并且把它說成是我們?nèi)彘T改變的契機呢?
就是因為它的簡單、直白、粗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完全沒有任何花樣,就是勸說寒門子弟讀書拜我們?nèi)彘T,而不是進枯燥的道門和禁欲的佛門。
只要我們能把這首詩宣揚出去,那些原本會拜入道門或者佛門的寒門子弟,至少會有八成以上轉(zhuǎn)入我們?nèi)彘T。
然后,我們再在儒門內(nèi)部進行一些改變,比如取消高額的報考費用等等,就會大大增加儒門信徒。
到那個時候,那些掌握世俗權(quán)利的門閥世族可能會損失一些財物和不爭氣的門閥子弟,得到的卻是整體力量的增加。
整個儒門卻會因此大大受益。
不但增多了許多寒門天才,還會刺激那些門閥子弟變成棟梁之材,整體實力會有極大的提高。
而我們,只需要下道圣諭,把《勸學詩》定為儒生啟蒙之作,同時再順應(yīng)趨勢作一些小小的改變,那對我們完全不會有任何害處,受到的益處卻是多到無法估量?!?p> 以諸圣的力量,只需要詩圣稍微提點一下就能通前因后果。
聽聞詩圣詳細解釋之后,更是明白了詩圣與背后文圣的堅持。
沒有任何猶豫,他們便紛紛附議,贊同詩圣的計劃。
“定立《勸學詩》為儒生啟蒙之作,附議?!?p> “定立《勸學詩》為儒生啟蒙之作,附議?!?p> “定立《勸學詩》為儒生啟蒙之作,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