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早上,向陽門外,臨水一面被平整出來的嶄新操場,一面昨晚被拿出來的大旗,徐徐被升上了操場中心的旗桿上。
大旗素面,且不落一字,僅為鮮艷的紅色。
這其實就是一面紅旗,原本孟遠在拿出來時,還想加工一下弄一個大大的“漢”字,或者干脆就寫一個“孟”字。
但試了幾試,孟遠最后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現(xiàn)在可以打出旗幟,但還不是打出正式旗號的最佳時機。而且,很容易刺激到周皇后這樣的皇室心理底線,也容易引起很多人的歧義和猜想,還是緩緩再說吧。
但出征之日,不能沒有一面旗幟。
身為漢家兒郎,漢人又崇尚紅色,那就索性打出一面紅旗吧。
至于出征之日,沒錯,今天就是孟遠期待已久的出征日。
從殺出重兵包圍的北-京-城及其危機四伏的皇宮,到進入這茫茫的燕山深處,孟遠幾乎每天在盯著只有他看得懂的日歷看: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從彰義門殺入京城,京師完全陷落,大明王朝正式宣告滅亡。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十九日,三天之內(nèi),完成拯救大明崇禎皇帝或其繼位者太子朱慈烺主線任務(wù),二者居其一即算成功。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帶著殺出重圍的大明皇帝崇禎及其皇后嬪妃與公主,圓滿完成進入莽莽燕山休整。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三十日,皇帝崇禎、皇后周氏以及公主長平等三個重要目標(biāo)人物,經(jīng)過孟遠親手診治全面脫離危險并陸續(xù)進入康復(fù)期,第一階段任務(wù)目標(biāo)宣告全面完成并告一段落。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三十一日,燕山第一座專屬于孟遠的要塞和城堡落成,第一支以新式軍隊建制組訓(xùn)的【伍長級】五人戰(zhàn)隊,全部測試合格,第一個【加強班】戰(zhàn)士正式入列,并宣告直屬于孟遠的近衛(wèi)軍【親兵營】正式編成。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四月一日早晨,伍長孟遠,帶著親兵營唯一近衛(wèi)軍李拾柴,將率領(lǐng)郝二秋,羅恩生,范傻根,李記,杜鐵錘等五人戰(zhàn)隊,正式出征,進行第一次主動尋敵實戰(zhàn)!
這就是孟遠只有他自己清楚和能看見的一份日歷。
但還有另一種日歷,也在他時刻的關(guān)注中: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正月初,多爾袞以剛剛登基的小皇帝福臨名義,派出專使致函李自成,邀請大順軍與八旗軍合兵圍攻京城,被李自成無視并嗤之以鼻予以嘲弄。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吳三桂將駐守寧遠的全部關(guān)寧鐵騎一分為二,留下一萬守城,親帥三萬主力奉召入京勤王。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唯恐被李自成分割包圍的吳三桂在拖拖拉拉的勤王路上,驚聞京城失陷,天子殉國,遂緊急就近竄入豐潤小城觀望。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吳三桂接獲兩份文書。一則是李自成最后通牒,命其全軍投降歸順。一則是吳襄家書,信中要求吳三桂速速領(lǐng)兵接應(yīng)吳家上下出城,并說李自成已經(jīng)派人指名索要陳圓圓。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三日,吳三桂風(fēng)聞李自成被不明神秘武裝重創(chuàng),并派心腹大將李來亨親帥其精銳五營中的前鋒營,李過親帥左幅營,共計四萬大軍沿路搜尋追擊,整個吳府上下徹底失去了訊息,于是大驚之下,迅速回撤其老巢寧遠一線。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吳三桂遭遇隱秘入關(guān)的多鐸、阿濟格以及子侄輩悍將岳托統(tǒng)領(lǐng)的三旗八旗兵,兩軍短暫交兵之后互撤三十里。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令明降將唐通、白廣恩領(lǐng)兵八千赴山海關(guān)逼降。唐通莫名謊稱,陳圓圓現(xiàn)在大順軍中為人質(zhì)。吳三桂為情所困,于是同意歸順李自成,并與唐通兵合一處,向多鐸、阿濟格等入關(guān)清兵展開攻勢。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一場混戰(zhàn)之后,唐通軍中忽然莫名冒出一個告密者,言吳府自吳襄以下皆已被李自成抄家收監(jiān),陳圓圓等眾多女眷下落不明。隨后,唐通軍也莫名在一夜之間消失。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又驚又怒的吳三桂憤然投書多鐸,正式邀請清兵入關(guān),共同合兵圍攻李自成及其大順軍,并打出“為以身殉國的天子復(fù)仇”的旗號。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三十一日,唐通、白廣恩所部突破關(guān)寧鐵騎與多鐸、阿濟格在西河沙驛一線合圍,莫名出現(xiàn)在已奉命提前布防于山海關(guān)北部一線的中吉營田見秀所部,并與其兵合一處。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四月三日,多爾袞率領(lǐng)所有八旗軍主力,以及蒙古八旗、漢八旗大部,共計八萬鐵騎,正式高調(diào)全線入關(guān)。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四月九日,李自成命麾下第一大將劉宗敏率右翼營、后勁營等全部五營主力,總計十萬大軍向山海關(guān)進發(fā)。為挾持吳三桂,被俘大明太子朱慈烺,吳襄隨軍同行。四日后,劉宗敏與李來亨、李過二營四萬人馬合兵一處,并與山海關(guān)北部田見秀所部遙相呼應(yīng)。
——人類歷公元1644年,大明崇禎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吳三桂雖自恃關(guān)寧鐵騎所向無敵,但不愿以全部家當(dāng)與李自成血拼。權(quán)衡之下,于是遣使親筆致書多爾袞求援。兩軍隨即在翁后小城達成協(xié)議,吳三桂賣國遂成定局。入關(guān)清軍隨即在多爾袞將令之下,改道從連山(在今葫蘆島境內(nèi))、寧遠一線日夜兼程,其中最快一天曾經(jīng)日行兩百里,疾趨山海關(guān),將在十四天后與多鐸、阿濟格、岳托等前鋒大軍合兵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