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秋五霸,史上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屏棄存疑的霸主宋襄公、秦穆公,增加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吳國在楚國東南,屬蠻族。史書記載,在周太公時期,因為其第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聰明早慧,深受太公寵愛,太公想傳位于姬昌,但根據(jù)傳統(tǒng)應傳位于長子,太公因此郁郁寡歡。長子泰伯知曉了父親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以為父采藥名義一起跑到了荒涼的江南,定居于梅里。泰伯、仲雍“斷發(fā)文身”,接受當?shù)亓曀?,融入當?shù)厣鐣?,并把中原先進的農(nóng)耕技術帶到當?shù)兀谑巧锨〔孔遄栽笟w附于泰伯,泰伯遂建立了吳國。
泰伯死,無子,其弟仲雍繼位,仲雍之后,歷傳季簡、叔達、周章。周章時期,武王伐紂獲勝,大封功臣親族,尋找到了周章,因周章已經(jīng)是吳君,就將他封為吳候,又把周章之弟仲封在周北邊的夏都故址為虞候,后來虞國在晉獻公假道滅虢時被一道所滅。吳國歷傳至壽夢繼位時強大起來,于是壽夢效仿楚國,自稱為王。
公元前584年,楚國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到晉國,其時正處于楚晉爭霸,晉國為了對付楚國,便派申公巫臣出使吳國,并派出將校教給吳國用兵之術和車戰(zhàn)之法,吳國遂與晉國結盟,并派兵協(xié)助晉國伐楚,為此,楚共王曾征伐吳國,直至衡山。
公元前561年,吳王壽夢死,他有四個兒子,分別叫諸樊、余祭、余昧、季札。季札很賢能,壽夢臨終前曾想讓季札繼位,但季札避讓不答應,于是便讓長子諸樊繼位,執(zhí)掌國政。諸樊服喪期滿后,想遵從父親意愿把君位讓于季札,季札推辭說:“曹宣公死后,各國諸侯和曹國人都認為新立的曹君不義,想要立子臧為君,子臧則離開曹國成全曹君繼續(xù)在位,君子評論說他‘能遵守節(jié)義’。您作為長子本是合理的繼位人,誰敢干犯您呢?當國君不是我應有之節(jié)。我雖無能,也愿學習子臧那樣的義舉?!眳菄藞猿忠⒓驹?,他卻因此而拋棄了家室財產(chǎn)去當了農(nóng)民,吳人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
公元前548年,王諸樊死去,留下遺命把君位傳給其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傳弟,一定要把國位最后傳至季札為止,來滿足先王壽夢的遺愿。
公元前538年,楚靈王征伐吳國,吳國反攻,攻破楚國三個城邑后退兵。公元前537年,楚再征吳,到雩婁。公元前536年,楚又來伐吳,在乾溪駐軍數(shù)日,最后敗走。
公元前531年,余祭死去,其弟余昧繼位。余昧在位時間很短,公元前527年即去世,去世想傳位于季札,季札逃離而去,于是余昧的兒子僚即位當了吳王。而諸樊的兒子公子光認為既然季札不當國君,就應該由他這個長門之后即位,因此他便在暗中廣納賢士,以圖謀王位。
公元前522年,楚國流亡之臣伍子胥逃到吳國,被吳公子光接納,待以客禮。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的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楚平王即位后,任命伍舉之子伍奢為太子太傅的同時,任命其寵臣費無極為太子少師,太子建尊重伍奢而嫌惡費無極,費無極便暗自銜恨。楚平王二年,太子建十五歲時,楚平王為太子建聘娶秦哀公的長妹孟嬴為夫人,命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費無極發(fā)現(xiàn)孟嬴貌美,將孟嬴迎到郢都后,便對楚平王大肆夸贊孟嬴如何美麗,請他去觀看。不料楚平王看到孟嬴后口吐饞涎,被機靈的費無極看在眼里,這正是他想要的結果,于是費無極便替楚平王設計,以一名齊女冒充孟嬴,而將孟嬴迎到了王府。由此,楚平王對費無極更加寵信。一年之后,孟嬴生下一個兒子熊軫(楚昭王),于是丑聞泄露,被太子建知曉,費無極便攛掇楚平王派太子建去鎮(zhèn)守城父,把他調出了京城。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費無極誣告太子建與伍奢密謀以齊、晉為外援發(fā)動叛亂,楚平王信以為真,召見伍奢,嚴加詰問。伍奢規(guī)勸楚平王不要親小臣而疏骨肉,楚平王執(zhí)迷不悟,把伍奢關押起來,派城父司馬奮揚去殺太子建。奮揚情知太子建無辜,便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他自己則慢騰騰上路。太子建逃到了宋國,費無極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有才干,應令伍奢將他們召來,然后一并除掉,不然必會成為楚國的禍害。”楚平王便派人對伍奢說:“你若將你的兩個兒子召來,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難保?!蔽樯菡f:“伍尚為人仁厚,召他一定會來。伍員為人剛烈暴戾,他一定不會來?!蔽閱T就是伍子胥。楚平王不聽,于是派使者假伍奢之命去召他的兩個兒子。
使者對伍奢的兩個兒子假傳了伍奢召命后有對他們說:“你們若不來,父親性命難保。”伍尚就要去,伍子胥說:“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為了讓父親活命,他是怕我們逃脫后成為禍患,所以拿父親作為人質而召我兄弟倆,我兄弟倆一到,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對父親的死活有什么好處呢?況且去了便不能報仇雪恨。不如投奔別的國家,借他國的力量來雪父親的恥辱,一起束手待斃是沒有作為的?!蔽樯姓f“:我知道應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父親召我們以求生路,而我們不去,以后又不能報仇雪恨,到頭來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就對伍子胥說:“你可逃走,你可以報殺父之仇,我將安心就死?!蔽樯惺志颓?,使者見伍子胥不從,便讓隨從抓捕他,伍子胥挽弓搭箭,對著使者和隨從,使者和隨從都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尚到了楚國都城,楚平王便下令將伍奢、伍尚一道殺死。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了,嘆息說:“楚國君臣將要苦于戰(zhàn)爭了!”
伍子胥逃到太子建所在的宋國,在宋國期間,伍子胥結識了住在宋國接壤邊界的齊國人孫武。孫武祖上是舜的后代虞閼,武王伐紂時,虞閼父為周國的陶正,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齊備,武王便將長女大姬嫁給了他的兒子虞滿,并把虞滿封到河南淮陽為陳國候,并賜其以媯姓,名胡公滿。經(jīng)過十代十二個國君的世襲傳授后,到陳桓公時,發(fā)生了內亂,陳公子完因內亂奔往了齊國,他就是孫武的祖先。陳完到齊國后改姓了田,就是這個陳田完的后代,在后來取代了姜子牙的姜姓齊國,將其變成了田姓的齊國。陳田完在齊國積極活動,至四世孫田桓子時已官為上大夫。田桓子生五子:田武子(田開)、田僖子(田乞)、陳昭子(田昭)、田書、子亶。田書因伐莒有功,被齊景公封于樂安,賜姓孫氏,孫書(田書)便是孫武的祖父,孫書生孫憑,孫憑生孫武。
孫武自幼熱衷研究兵法,著有兵法十三篇?!秾O子兵法》十三篇是為后世兵法家廣為推崇的軍事理論經(jīng)典,被譽為“兵學圣典”,宋朝時被置于《武經(jīng)七書》之首?!秾O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范之書。
伍子胥認識孫武后,因兩人言語投機,遂結為好友。恰在此時,宋國發(fā)生“華氏之亂”。
春秋中后期,各諸侯均不同程度出現(xiàn)貴族坐大現(xiàn)象,許多諸侯國君與貴族大夫之間就如同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情形差不多。而宋國尤為突出,君臣矛盾已發(fā)展到難以調和的地步。
一切都是因為利益的緣故,大概人真的如同荀子所說:性本惡。在現(xiàn)實利益面前,所謂仁德禮樂多么蒼白無力。如同鄭莊公為了自身利益而挑破周禮那層窗戶紙,諸侯國中貴族大夫們與國君的矛盾,也無不緣于利益所至。
如同周朝的諸侯們都是周天子的親族和功臣,諸侯國中的大夫們也無不是國君的親族和功臣,但是年久日深,所謂親情百日時光不斷淡化,而互相之間的利益之爭則愈加凸顯。比如當時的宋國,國君的親族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繁衍擴大,而國家的職位、土地、財富等等卻不會隨之而擴大,那么親族們的安排與出路之競爭便激烈起來。當時宋國的國君是宋元公,首席執(zhí)政大臣是右?guī)熑A亥和左師向寧。華亥是楚莊王時期那個華元的后代。兩位領銜執(zhí)政大臣都拼命把朝中之位安排給自己人,而宋元公則在朝中時時利用各種機會和手段不斷排擠華、向兩家的親信而安插自己的親信,兩位權臣則以各種機會和手段予以抗拒。在宋元公眼里,華亥與向寧是蠻橫的權臣,而在華亥和向寧看來,宋元公是個“無信多私”的君主。
大概是被宋元公逼迫急了,華亥、華定兄弟便與向寧商議:“再這樣下去,我們早晚都得死在國君手里,何不先發(fā)制人,即使失敗了逃走流亡也比死強吧。”
于是,公元前522年夏,華亥詐稱生病,宋是禮儀之國,執(zhí)政大臣生病君臣們自然要來探望,不料宋元公的一眾兄弟子侄到華府探病時,華亥、華定、向寧等竟喝令家兵家將抓捕了他們,被抓的公子公孫有六位之多,連帶向氏家族中親近國君的向勝、向行兄弟也一道被抓捕了。
宋元公聞訊,趕到華府想弄明白怎么回事,不料此時華亥們已經(jīng)殺死了六名公子公孫,把向勝、向行拘押在倉庫里。宋元公一到,他們竟把宋元公也扣押了。
但接下來,華亥們沒敢把事情做到極至而殺了宋元公,因為他們在朝中雖然勢力不小,但不經(jīng)還沒到一言九鼎的地步,就連他們親族中也并非全是他們一伙,比如華家的大司馬華費遂、少司寇華牼,向寧的弟兄向宜、向鄭,以及此時被拘押在倉庫里的親族向勝、向行等,故而瞻前顧后,恐怕殺了宋元公會引起眾怒,遭到群起攻之,于是就采取了折中的辦法,與宋元公談判。宋元公既然是個無信多私”的君主,那么當然能屈能伸,好漢不吃眼前虧,竟不顧國君之體面與臣下達成了協(xié)議:宋元公保證維護他們三人的既得利益,他們三人則繼續(xù)效忠于國君而稱臣,條件是雙方互相質押人質。于是,宋元公把自己的太子欒及他弟弟公子辰、公子地送來做人質,帶走了華亥之子華無戚、向寧之子向羅、華定之子華啟。
這樣解決不久,華亥就深感后悔而叫苦不迭。因為既然還承認國君的地位,答應繼續(xù)做臣子,那么臣子扣押國君的人質,且這人質還包括未來的國君太子,這算怎么回事?華亥很后悔當初自己腦袋缺根弦,簡直是昏了頭了。
且不說將來太子即位后自己如何面對,單看眼下扣留君主人質就根本無法讓人覺得這是正常君臣關系,均臣的名分壓得華亥幾乎要窒息了。為了盡力消除負面影響,華亥與夫人每天都盥洗干凈伺候公子們吃飯,直到公子們吃完他們自己才敢去吃,三名人質簡直成了捧在華亥手中的燙手山芋,拿不住也放不下。相反,宋元公卻越來越主動,他很懂得如何利用優(yōu)勢,每天都和夫人一起跑到華府,坐在那里親眼看著兒子們吃完飯才回去。這一招實在厲害,不僅讓華亥深感壓力巨大,也天天提醒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臣民:看啊,國君的兒子做了臣子的人質。這樣一來,華亥夫婦其實再怎么恭謙也沒有任何意義。華亥覺得招架不住,就想把人質放回去,但向寧反對說:“因為信不過國君才拿他兒子做人質的,放回去咱們也就離死不遠了?!?p> 一來二去,宋元公感覺造勢造得差不多了,就決定對他們下手。宋元公召來年高望崇的大司馬華費遂,跟他說了打算平亂的意思,華費遂擔心:“為了國君,臣不敢惜死。可萬一他們把太子、公子殺了,您不難受嗎?但您一定要干,我也只能執(zhí)行您的指示?!彼卧氰F了心了,就對華費遂說:“孩子們的死活是他們命里注定的,而我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羞辱了。”
宋元公孤注一擲,當下殺死了對方的人質,然后命華費遂率兵攻打華、向兩家,華亥、華定、向寧措手不及,倉皇逃往陳國。臨行前向寧要殺死太子及兩位公子,華亥說:“因為冒犯國君而逃亡,再殺死國君的兒子,哪國還肯收留我們呢?”于是便把人質交給了自己的庶兄少司馬寇華牼,對他說:“您把三個公子交還國君吧?!?p> 華牼把三位公子送到宮中,自己扭身出門,也要去流亡,宋元公拉住他說:“他們是他們,您是您,我知道您是親近我的?!?p> 事情似乎了結了,不料卻橫生枝杈。平定內亂的首功之臣華費遂,生有三個兒子:華貙、華多僚、華登。長子華貙與其叔父華牼一同擔任少司馬,次子華多僚為宋元公駕車,小兒子華登卻是華亥一黨,跟著華亥逃走了。華貙、華多僚這哥倆關系極差,華多僚仗著時常伴在宋元公身邊,就誣陷哥哥:“華貙準備接應那些流亡的亂臣回來呢?!彼卧恍?,但架不住華多僚總這么說,聽得多了,也就懷疑起來,對華多僚說:“為了我,你父親已經(jīng)拋棄了一個良子華登了,即使你說的是真的,寡人要死要流亡也是命中注定,我不能再讓華貙也去流亡了。”華多僚見宋元公有點相信了,就拱火說:“如果實在不忍心讓家父傷心,那您自己就早點流亡國外去吧。只要能夠保住性命,就不要怕流浪遠方?!边@么一說,宋元公就有點吃心了,連忙派自己的貼身侍者找到華費遂的心腹宜僚,讓宜僚把情況告訴華費遂。華費遂一聽就明白,傷心地說:“一定是多僚搗鬼,生下這么個奸佞兒子,又不忍殺死他,我自己也老而不死,現(xiàn)在國君又下了命令,我能怎么辦呢?”為了效忠國君,華費遂只得與宋元公商量,準備讓華貙到孟諸去打獵,尋機趕他出國。
宋元公覺得很對不住華貙,就賜宴款待他,還給了豐厚的饋贈,連華貙身邊的隨從也都賞賜了。之后父親華費遂也宴請賞賜。華貙的部下張匄覺得蹊蹺,就提醒華貙:“國君宴請賞賜也就罷了,無緣無故老爹宴請賞賜哪門子呢?這里面不會有什么問題吧?”華貙覺得有理,他知道父親事事不瞞宜僚,就把他找來,以劍加脖逼問,宜僚只好說出內情。張匄當時就要去殺多僚,但華貙決定忍耐,說:“父親年紀這么大了,阿登的逃亡已經(jīng)給了他那么大的打擊,我怎么能再打擊他一次啊,咱們還是流亡去吧。”
華貙準備流亡,帶著手下去見父親最后一面,不料正碰上華多僚駕車載著父親上朝,小人得志的華多僚不免眉飛色舞,言語張狂,惹得張匄忍無可忍,上前便殺死了多僚。事到如今,華貙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干脆劫持了父親一起叛亂,同時派人去招那些流亡在外的親邊。
于是,華亥、華定、向寧紛紛率領黨羽返回國內,兩股力量里應外合,各地親近華向兩家的官員也起兵響應,宋國都城及周邊地區(qū)立刻陷入華向兩家兵將包圍中。宋元公趕緊命令新任執(zhí)政大臣樂大心與豐愆、華牼率軍去抵御,在都城郊區(qū)的橫城與叛軍激戰(zhàn)。華氏勢力很快攻占了都城郊外的南里,以那里作為根據(jù)地繼續(xù)進攻。樂大心與豐愆、華牼不敵而節(jié)節(jié)敗退,宋元公一看大事不妙,便向齊國、晉國求援,齊國、晉國糾集仆從國應聲而來,華向兩家一看,也跑到楚國、吳國求援,吳楚這兩個世仇國家,竟為了華向兩家走到一起,出兵予以援救,楚國也是霸主之國,于是也糾集仆從國。就像巴爾干刺殺斐迪南大公而引發(fā)世界大戰(zhàn),宋國內亂竟大有招致國際大戰(zhàn)之可能。好在楚平王不愿為華向家族損耗自己,就與宋元公談判,要求帶走叛臣替代宋元公予以懲戒,這樣宋國安寧了,叛臣也將得到教訓。于是國際大戰(zhàn)得以避免。
宋國的豪門華氏家族和宋元君干起仗來,兵荒馬亂再加上楚軍的到了,太子建不得不帶上伍子胥從宋國逃到鄭國,鄭國予以善待,但呆了一段時間,感覺鄭國這個小國不是安身立命之處,于是又從鄭國娶了霸主之國晉國。晉頃公突發(fā)奇想,想以援宋大軍回師時順手把鄭國滅掉,因太子建熟悉鄭國情況,便要太子建回鄭國做內應,許諾滅了鄭國后就把鄭國封給太子建。于是太子建就逮著去自詡返回鄭國,然而在做準備的過程中,不幸泄密,太子建被鄭國捕殺,伍子胥本想討回晉國,但去往晉國的通道都被封死了,于是伍子胥就轉而逃往楚國的世仇吳國。
伍子胥碾轉到了吳楚邊境昭關一座小山下,從這里出了昭關便是大江,此關被楚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楚國正懸賞捉拿伍子胥,“有得伍子胥者賜粟五萬石,授爵執(zhí)珪?!边h越認識伍子胥,因此伍子胥擔心被認出而不得過關。
扁鵲的弟子東皋公住在此山中,遇到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與遭遇,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伍子胥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么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jīng)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p> 伍子胥猶豫不決,晚上,寢不能寐,他想告別皋公而去,又擔心過不了關,反而惹禍;若是不走,又不知還要等多久。如此翻來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臥而復起,繞屋而轉,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么一夜之間,頭發(fā)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蒙混過關。你今天頭發(fā)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而伍子胥和公子勝裝扮成仆人,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兵將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當即予以緝拿,伍子胥便趁而逃。待官兵將皇甫訥押解到遠越那里,遠越認識真伍子胥,發(fā)現(xiàn)官兵抓錯了,于是就出關追捕真伍子胥,伍子胥荒不擇路,跑到長江邊,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吾乃浪跡波濤中一漁夫,姓名何用,爾呼之漁丈人即可?!蔽樽玉惆葜x辭行,走了幾步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zhèn)魅赖钠咝驱垳Y寶劍,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并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說:”如今楚國懸賞,得伍子胥者賜粟五萬石,爵能執(zhí)珪。我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萬石執(zhí)珪我都不在乎,哪里會貪圖你的報答。而今你卻疑我貪利少信。我救了你,想必楚王一定不會放過我,不如就以此劍而示高潔?!闭f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徘徊了好一會兒才離開。
到了吳國,伍子胥盤纏用盡,在溧陽大街小巷討飯,見到一個姑娘在瀨水上浣紗,就向她討飯,她給了子胥一筐米飯。子胥吃飽后,請求這女子不要向外聲張,不料這位姑娘是個十分剛烈的女子,她覺得人格受到侮辱,對伍子胥說:“我獨與母居三十年,貞潔自守,今與丈夫飯食是越禮行為,因我不忍心而至此。你走吧!”子胥剛往前走,那女子竟抱起一塊石頭投于瀨水自盡。子胥回頭看時,已不見人影。子胥見狀,傷感不已,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后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后,就想到要報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后來女兒家被稱作“千金小姐”的由來。
伍子胥一路討飯,討到吳國都城,披發(fā)赤足涂面行乞于市上。吳人見他像個貴族的后裔,又不是本國人,猜想是逃亡出來的,就報告了公子光,公子光正在網(wǎng)羅人才,于是就收留了伍子胥。
這時候,楚國的邊城與吳國的邊城兩個女子為爭采桑葉互相廝打,引發(fā)兩個家族干仗,進而引發(fā)兩個邊城干仗,最后引發(fā)兩國交戰(zhàn),吳王僚以公子光為將軍,率軍攻破了楚國的鐘離、居巢兩地,凱旋而歸。這時候,急于報仇的伍子胥上書給吳王僚說:“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辈涣瞎庸鈪s對吳王說:“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所殺,他勸您伐楚是為了報自己的私仇,對吳國并無好處。”伍子胥到吳國后早聽說公子光有謀位之心,明白在此狀況下還不是伐楚的時機,只好忍耐。
有一天,伍子胥閑逛遇到二人爭斗,其中一人身高八尺,生得劍眉虎目,“將就敵,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焙鋈灰焕蠇D倚們而呼:“諸兒回來?!蹦侨司箳佅聽幎饭怨耘艿嚼蠇D身前。看到其人勇猛,又這么順從老人,“事母無違”,認為他勇而有情,必是位為情義敢于赴湯蹈火的勇士,于是便上前與之交談,兩人話語投機,遂結為至交。后世唐朝大將秦瓊秦叔寶,就有個綽號叫“賽專諸”,原因不僅是秦瓊勇猛無敵,而且他如同專注一樣恭孝老娘,聞母喚便回家。
伍子胥吧專諸介紹給了公子光,公子光得之十分高興,遂把子胥當做上賓對待。武子胥推薦專諸后,退居郊野耕作度日,等待專諸大事成功。
公子光知道專諸孝母,于是就賞賜很多金銀珠寶給他的母親。專諸的母親見專諸拿回來這么多金銀珠寶,很清楚怎么回事,于嘆息一聲后對專諸說:“這不是金銀珠寶,是你的命。可是做人就得知恩圖報,你要好好效忠公子光吧?!?p> 這時候,楚國右令尹囊瓦勾結費無極殺死了左令尹伯郄宛并誅連全族,伯郄宛之子伯嚭逃難到吳國,被廣納人才的公子光待為上賓。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將軍子常認為太子珍年小,況且他的母親孟姜本該是太子建應當娶的,于是想立楚平王的庶弟令尹子西為王?!弊游饔腥柿x,他說:“國家有一定的法則,改立君主就有禍亂,再說改立的話就要招致殺戮?!庇谑侨粤⑻诱?,是為楚昭王。
楚平王一死,費無極失去靠山,楚國人群起而攻之,為了平息百姓的憤怒,子常殺了費無極。
吳王僚趁楚國國喪而伐楚,派其弟公子蓋余、公子燭庸帶兵進攻楚國陸、灊二邑,不料被楚國出奇兵斷絕了后路,兩人所率吳國主力軍遭到圍困,前進不能后退不得。這時,公子光對專諸說:“這個機會不能失掉,不去爭取,哪會獲得!況且我是真正的繼承人,應當立為國君,季子即使回來,也不會廢掉我呀。”專諸說:“吳王僚是可以殺掉的。母老子弱,兩個弟弟帶著軍隊攻打楚國,楚國軍隊斷絕了他們的后路。當前吳軍在外被楚國圍困,而國內沒有剛直忠誠之臣。這樣王僚還能把我們怎么樣呢?!惫庸庵缹VT極其孝母,就以頭叩地對說:“我公子光的身體,也就是您的身體,您的母親也就是我的母親,身后事都由我負責了?!?p> 專諸回到家里,就到母親房中把事情對母親說了,母親對他說:“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報答恩人就在今天了,你去吧?!睂VT出了屋,等他再進去時,發(fā)現(xiàn)母親上吊死了。專諸逮著悲憤回到公子光身邊,公子光聽說后嘆道:“賢哉諸母?!?p> 四月丙子日,公子光把甲士埋伏于地下室中,然后請王僚來宴飲。國君出門排場不一般,從王宮到公子光之家,乃至公子光的的大門、臺階、坐席旁,都布滿了甲士。宴飲之中,公子光假裝腳疼進了地下室,派專諸將匕首藏于烤全魚腹中上菜。專諸將魚送至王僚前時,從魚腹中取出匕首刺向王僚,左右衛(wèi)士急仗劍上前,以劍刺入專諸胸膛,但王僚已被刺中身死。
于是,公子光立為吳王,他就是吳王闔廬。闔閭繼位后,以伍子胥、伯嚭為上卿,共商國事。
公子掩余、燭庸聞聽宮變,棄軍而逃,掩余奔逃奔徐國,燭庸奔鐘吾。
伍子胥為上卿后,就向闔閭推薦孫武,孫武帶著他的兵法十三篇來了,但并未得到闔閭賞識,闔閭認為孫武不過是書生閉門造車。伍子胥不厭其煩,七次推薦孫武,為考察孫武的能力,闔閭就選了一百八十名宮女,讓孫子進行軍事操練。
孫武把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闔閭最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zhí)行軍法。孫武開始揮旗下令,但這群宮女們聽了孫武煞有介事的號令卻捧腹大笑,孫武便來軍吏,依據(jù)軍法將兩位隊長斬首。闔閭見孫武要殺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jīng)知道將軍能用兵了,請將軍赦免她們?!睂O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睂O武執(zhí)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xù)練兵。當孫武再次擊鼓發(fā)令時,眾宮女前后左右,進退回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guī)矩,陣形十分齊整。闔閭失去愛姬,心中不快。孫武便親見闔閭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聽了孫武的解釋,闔閭怒氣消散,遂拜孫武為將軍。
在孫武的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大大提高。
于是,闔閭決定開始行動,要求徐國引渡公子掩余、鐘吾引渡公子燭庸,二公子無奈,只得向楚國請求避難,楚昭王派監(jiān)馬尹大公迎接二公子到楚國,把他們封于城父和胡邑,并為二公子筑城,以作為伐吳的可靠力量。吳王闔閭因徐國和鐘吾收留二公子并縱容他們逃奔楚國,便出兵一舉攻伐二國。這兩個國家都是傳統(tǒng)的九夷之國,國家很小,在孫武指揮下,很快就滅掉了二國,徐國這個自打周朝建立伊始就比較刺頭的國家,終于消失掉了。接著,闔閭便與伍子胥、孫武、伯噽一道率軍進攻楚國,首先攻下了掩余、燭庸二公子的城池,誅殺了二公子。之后闔閭詢問可否趁勢進攻楚國都城郢,孫武說:“民眾疲勞,不能攻打郢都,要等待時機。”深知楚實力的伍子胥,也認為伐楚尚早,他提出建議,將吳軍分為三部,輪流騷擾楚國,先予以疲憊,然后再廣結與國,從國際上孤立楚國,以后再視情況做打算。闔閭聽取了孫武、伍子胥的意見,罷兵而回。
隨后,闔閭便開始實施伍子胥的疲楚之策。公元前511年,闔閭遣第一部軍侵擾楚國,攻伐到夷,并向潛、六進逼。楚沈尹戌率軍救潛,吳軍不待接觸便撤歸。接著,闔閭又遣第二部軍圍攻弦邑,左司馬戍、右司馬稽率師救弦,剛到豫章,吳師又歸。公元前509年,闔閭遣舒鳩氏去騙楚人,舒鳩氏對楚國說:“楚若以師臨吳,可代楚伐桐?!惫?,楚國派令尹囊瓦和將軍子常率軍前來攻打吳國,闔閭遣第三部軍在豫章大敗楚軍,接著又攻克了巢,活捉守巢大夫公子繁。
在疲憊楚國的同時,闔閭采用伍子胥的建議,廣泛開展外交活動,以吳國的歷來盟友兼楚國的宿敵晉國為核心,廣交朋友。
公元前507年,楚國的附庸國蔡昭侯、唐成公為報楚令尹囊瓦三年之前曾勒索和拘禁他們之仇,背叛楚國與晉、吳結盟,使楚北側失去屏障。公元前506年春,應蔡國之請,晉、齊、魯、宋、蔡、衛(wèi)、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邾十八國諸侯在召陵會盟,定下共謀伐楚的策略。
這年農(nóng)歷四月,晉國指使蔡國出兵攻滅了楚之附庸沈國,于是楚國發(fā)兵圍攻蔡國。吳國君臣認為傾全力攻楚的良機已至,決定以救蔡為名,經(jīng)淮道秘密繞過大別山,從楚守備薄弱的東北部突入楚境,對楚國實施打擊。
公元前506年冬,吳王闔閭親自掛帥,以孫武、伍子胥為大將,以伯噽為監(jiān)軍,以其胞弟夫概為先鋒,傾全國三萬水陸之師,乘戰(zhàn)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趨蔡境。囊瓦、子常聞之,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回師防御本土。吳軍與蔡軍會合,唐國也加入進來,陳國也表示派軍參加,但最后卻沒來。吳、蔡、唐三國聯(lián)軍浩浩蕩蕩溯淮水繼續(xù)西進,進抵淮汭后,孫武突然決定舍舟登陸,由向西進改為南進。伍子胥不解,問孫武:“吳軍善于水戰(zhàn),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孫武答道:“用兵作戰(zhàn),最貴神速。應當走敵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吳軍優(yōu)勢難以發(fā)揮,而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孫武挑選三千五百名精銳士卒為前鋒,由夫概統(tǒng)帶,迅速穿過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直趨漢水,深入到楚腹地,不出數(shù)日,挺進到漢水東岸,達成對楚的戰(zhàn)略奇襲。
當吳軍突然出現(xiàn)在漢水東岸時,楚昭王慌了手腳,急派令囊瓦、子常、沈尹戌、史皇等傾全國兵力,趕至漢水西岸,與吳軍對峙。
左司馬沈尹戍針對吳軍孤軍深入的弱點,向囊瓦建議:由子常率楚軍主力沿漢水西岸正面設防,他本人分兵北上方城,迂回到吳軍側背,毀其戰(zhàn)船斷其歸路,爾后與主力實施前后夾擊,一舉消滅吳軍。
可是在沈尹戍北上方城后,楚將武城黑對子常說:“如果等沈尹戍夾擊,戰(zhàn)功將為沈尹戍所得,不如現(xiàn)在就發(fā)動進攻,擊破東岸吳軍,這樣您的功勞便居于沈尹戍之上?!笔坊室舱f:“楚人討厭你而贊揚沈尹戍,如果沈尹戍功在你之上,你的位置就難保了?!弊映R宦?,便不待沈尹戌軍就位,當即率軍渡過漢水向吳軍發(fā)動了進攻。
吳國君臣見楚軍出擊,決定采取后退疲敵、尋機決戰(zhàn)的方針,主動后撤,子常揮軍直追,吳軍在小別山至大別山間設伏,以逸待勞迎戰(zhàn)楚軍,三戰(zhàn)三捷。子常連敗三陣,遂退至柏舉整頓部隊,準備再戰(zhàn)。
農(nóng)歷十一月十八日,吳軍進至柏舉,先鋒夫概認為應先發(fā)制人,對吳王闔閭說:“子常這個人不仁不義,楚軍沒有幾個愿為他賣命。我們主動出擊,楚軍必然潰逃,我軍主力隨后追擊,必獲全勝?!标H閭不同意夫概意見。
夫概回營后,對部將說:“既然事有可為,為臣子的就應見機行事,不必等待命令?,F(xiàn)在我要發(fā)動進攻,拼死也要打敗楚軍,攻入郢都?!庇谑锹暑I自己的三千五百名前鋒部隊,直闖楚營。果然楚軍一觸即潰,陣勢大亂。闔閭見夫概部突擊得手,乘機以主力投入戰(zhàn)斗,楚軍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戰(zhàn)死,子常棄軍逃往鄭國。
喪失主帥的楚軍殘部紛紛向西潰逃,吳軍乘勝追擊,到柏舉西南的清發(fā)水追上楚軍,闔閭欲立即展開攻擊,夫概認為乘其半渡而擊,必獲大勝。楚軍見吳軍追至而未進攻,急于求生,爭相渡河。半渡之時,闔閭揮軍攻擊,俘虜楚軍一半。
渡過河的楚軍逃到雍澨,正埋鍋造飯,吳軍先鋒夫概部追至,楚軍倉惶逃走。吳軍吃了楚軍做的飯,繼續(xù)追擊。楚左司馬沈尹戍得知子常主力潰敗,急率本部趕來救援。吳軍先鋒夫概在沈尹戍突然反擊下,猝不及防被打敗。吳軍主力趕到后,孫武指揮部隊迅速將沈尹戍部包圍。盡管沈尹戍左沖右突,奮勇沖殺,但受傷三處仍無法沖出包圍。最后沈尹戍見大勢已去,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級去回報楚王。
楚軍失去主帥慘敗潰逃。此后,吳軍又連續(xù)五戰(zhàn)擊敗楚軍,一路向郢都撲去。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不顧大臣子期、子西的反對,帶領親信逃走。楚昭王西逃的消息傳到軍前,楚軍立即渙散,子期率兵去保護楚王,子西則率殘兵西逃,吳軍于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九日攻入楚國都城郢都。楚昭王逃出,跑到鄖國。鄖公之弟想殺死楚昭王,楚昭王又逃到隨國。吳兵進入郢,伍子胥、伯嚭從墓中挖出楚平王尸體加以鞭打,以報殺父之仇。出過霸主楚莊王的泱泱楚國,就此到了行將亡國時刻。
這時候,楚大夫申包胥跑到楚昭王母親孟贏之弟也就是楚昭王的舅舅秦哀公的秦國,對秦哀公說:“吳國是蠻族,像大野豬、大長蟲,要把上國一個一個吞滅。敝國滅亡了,貴國也將不得安寧。貴國何不出兵?出了兵,即便敝國永劫不復,秦國至少可以得到土地和民眾,免得白白便宜吳國人,貴國如果有意保存敝國,敝國將世世代代服事貴國?!鼻匕Ч犃?,只答應商量商量。為此,申包胥不進食而哭了七天七7夜,秦哀公終于答應出兵。
此時,楚昭王的庶兄子西招集了潰散之兵,正組織抗吳,越王允常見吳國主力久出不歸,便乘隙襲擾吳國。秦軍以子蒲、子虎為帥,出武關過申縣,與夫概大戰(zhàn)于沂邑。與此同時,子西以重聚的楚軍與吳軍戰(zhàn)于軍祥。吳王闔閭雖有武圣孫武,但面對秦師縱橫于方城內外、楚師出沒于漢水南北、越人襲擾側后之局面,也只能窮于應付。是年秋,楚秦合兵擊滅了吳國的盟國唐國,闔閭大勢至此,遂萌退兵之意。這回時候,闔閭遭到致命一擊,夫概見闔閭連吃敗仗,竟然萌生自立念頭,悄悄率軍回國,自立而稱王。闔閭聞之,只得退出郢都,率軍回國。闔閭率軍返回后,一舉將夫概擊敗,夫概逃奔楚國,被楚昭王楚封于堂溪。
吳師退走之后,楚昭王鑒于郢都已殘破,便遷都到鄀地,稱為“載郢”。
楚昭王經(jīng)歷了亡國之痛后,痛定思痛,發(fā)奮圖強,使得楚國從瀕臨亡國的危難中復蘇,楚國的國力慢慢強盛起來。公元前489年秋天,楚昭王站在城墻上眺望西方,接連三天他看見太陽邊上有一朵紅云,在巫風盛行的楚國,遇到各種特殊自然現(xiàn)象都要占卜,占卜過后,卜者告訴楚昭王說,連續(xù)三天看到太陽邊有紅云,這個征兆說明楚昭王將遇到大禍,唯一的辦法是舉行“禳災之祭”,就是用法術將災禍轉移到令尹和司馬等某個大臣身上。楚昭王說:“把我心里的病轉移到我的胳膊上去,這還是在我的身上?!币馑际钦f,我的大臣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堅決的不同意這么做。此事被正在列國周游的孔子聽說了,孔子大贊:“楚昭王知大道也,其不失國,宜哉?!币馑际浅淹跎蠲鞔罅x懂得大道,楚國不亡是應該的。
此時孔子正在蔡國,吳王闔閭因出兵楚國時陳國背約沒有追隨,便攻伐陳國,楚昭王出兵援救陳國,駐扎在城父,聽說孔子在蔡國夸贊自己,就派人去聘請孔子。孔子準備前往,陳國、蔡國的大夫們謀劃說:“孔子是個賢人,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他長久滯留在陳國、蔡國,對兩國眾大夫的所作所為都不滿意。楚國是大國,派人前來聘請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國起用,我們這些陳國、蔡國主事的大夫就危儉了?!庇谑蔷凸餐{發(fā)役徒將孔子圍困在野外??鬃記]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們都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厄嗎?”孔子說:“當然有,但君子困厄中也不動搖,小人困厄就胡作非為了。”子貢在旁邊發(fā)脾氣,孔子說:“賜啊,你以為我是個博學強記的人嗎?”子貢說:“難道不是嗎?”孔子說:“不是啊,我只是用一個思想貫穿于學說。”孔子知道弟子們有怨恨之心,就召見子路說:“《詩》中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疲于奔命在空曠的原野?!业膶W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yōu)槭裁礈S落到這個地步?”子路說:“猜想我們還沒有達到仁吧,所以別人不信任我們;猜想我們還沒有達到知吧,所以別人不實行我們的學說?!笨鬃诱f:“有這些緣由嗎?仲由,我打比方給你聽,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還會有伯夷、叔齊嗎?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還會有比干嗎?”子路出去,子貢進來,孔子說:“賜啊,我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為什么淪落到這個地步?”子貢說:“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容得下您。老師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點標準呢?”孔子說:“賜,優(yōu)秀的農(nóng)夫善于播種耕耘卻不能保證獲得好收成,優(yōu)秀的工匠擅長工藝技巧卻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夠修明自己的學說,用法度來規(guī)范國家,用道統(tǒng)來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證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學說卻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賜,你的志向太不遠大了?!弊迂暢鋈?,顏回入門??鬃诱f:“回啊,我的學說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為什么淪落到這個地步?”顏回說:“老師的學說極其弘大,所以天下沒有國家能夠容納。即使如此,老師推廣而實行它,不被容納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納,然后才現(xiàn)出君子本色。老師的學說不修明,這是我們的恥辱;老師的學說已經(jīng)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這是當權者的恥辱?!笨鬃痈吲d地笑道:“有道理啊,顏家的孩子,假使你擁有許多財產(chǎn),我給你當管家。”
孔子派子貢到達楚國,楚昭王派子西率軍隊前來迎接孔子,孔子才得以脫身。
孔子來到楚國,楚國有個狂人接輿過孔子乘坐的車唱歌:“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币馑际牵壶P凰呀鳳凰,為什么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無法勸阻,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防范。罷休吧罷休吧,現(xiàn)在當官的有多么危險??鬃勇牫鍪侵S勸自己,就想下車與他交流交流看法,接輿卻飛快地跑掉了。
見到楚昭王后,楚昭王因在逃往期間有次快餓得不行了,突然發(fā)現(xiàn)河面上飄著一團紅白相間的肉狀物,就將那一團東西撈上來,左右觀看不認得是什么東西,試著咬了一口,覺得甜絲絲很好吃,于是三下五除二將那一團不明物了下去。復國之后,楚昭王還想吃那個東西,但不知道叫什么在哪里能找到,聽說孔子博學多才,于是便請教孔子??鬃诱f:“此乃浮萍果也,食之得復興之道,此物不可多得,難以強求?!背淹醮鬄榫磁澹麑绲仄甙倮锓饪鬃?。子西聞之后問他:“你的臣子有如子貢那樣的嗎?”楚昭王說:“沒有?!薄坝腥缱勇纺菢雍??”“沒有。”“有如顏回那樣的嗎?”“更沒有。”于是子西對楚昭王說:“楚國之祖受封于周時,號為子爵,封地只有五十里。現(xiàn)在孔丘追述三王之法,明周公之禮,你若用他,楚國還打算稱王并據(jù)有數(shù)千里國土嗎?昔日文王在豐、武王在鎬,以百里之君而開創(chuàng)王業(yè)于天下,現(xiàn)在給孔丘封土,他又賢弟子為佐,不是楚國之福啊?!庇谑浅淹跄酥?。當年秋天,楚昭王死于城父,于是孔子離楚去衛(wèi)。
孔子這位千百年為人們尊崇的大德圣人,為什么在當時周游列國卻一事無成,最后還是回到魯國當了教書先生,此番經(jīng)歷就是很好的說明。
吳王闔閭鑒于伐楚時越過背后下黑手,便率軍反攻越國。此時,越往允常已經(jīng)故去,句踐即位當了新的越王,他打造了一支兵強馬壯的軍隊,而此時的吳國,剛剛經(jīng)歷伐楚的失敗和夫概之亂,國力大傷。越王勾踐列迎戰(zhàn)于姑蘇,吳越兩軍各自列陣,越王勾踐派出敢死隊,沖到吳軍陣前,高呼口號,卻都自殺于陣前,吳軍感到驚詫不已,莫名其妙。就在發(fā)愣的時候,越王的第二撥敢死隊沖了出來,依然高呼口號,自殺于陣前。一連三次,吳軍只顧觀看這種奇怪的戰(zhàn)法,越兵突然全體出擊,吳軍大敗,闔閭本人被越軍擊傷,退卻七里,闔閭已經(jīng)傷重死去。臨死前,闔閭命立太子夫差為王,對夫差說“你能忘記句踐殺死了你父親嗎?”夫差回答說:“不敢忘!”
夫差任命伯嚭為太宰。夫差不忘父仇,命伍子胥、孫武對吳軍進行整整一年整頓訓練。第二年,夫差以精銳嚴整的吳軍伐越,在夫椒大敗越軍,報了姑蘇失敗之仇。越王勾踐帶了殘兵敗將躲進會稽山,夫差令吳軍四面圍剿,眼看性命難保,就派大夫文種找伯嚭,以厚禮饋贈,要伯嚭代為向夫差求情,并說愿以身為奴侍奉吳君。伯嚭得了厚禮,就去勸夫差,夫差正想答應,伍子胥說:“從前后羿有過氏殺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緡懷著孩子逃到娘家生下少康,有虞候懷念夏之恩德,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并封給他綸邑,當時少康只有方圓十里土地、五百部下,但少康收聚夏之遺民,整頓官職制度,終于恢復了夏禹的業(yè)績?,F(xiàn)在勾踐的實力大于當年的少康,不徹底消滅卻要寬恕他,將來后悔不及?!狈虿畈宦?,終與越國停戰(zhàn),勾踐依約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他們兢兢業(yè)業(yè),終于贏得夫差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后,夫差將他們釋放回國。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并讓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里與農(nóng)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公元前489年,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后大臣爭奪權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于是興兵伐齊國。伍子胥說:“越王勾踐吃飯不設兩樣以上菜肴,穿衣不用兩種以上顏色,吊唁死者,慰問病者,這是想利用民眾伐吳報仇啊。越國是吳國的心腹大患,您卻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齊國,豈非大錯特錯!”夫差不聽,北伐齊國,在艾陵大破齊兵。兵至繒邑,召見了魯哀公并向他索取“百牢”。魯國季康子派孔子的門生子貢列舉周禮來勸說太宰嚭,吳王才作罷。
公元前487年,夫差又為騶國討伐魯國,魯與之定盟后才離開。公元前485年,夫差又一次北伐齊國。
越王勾踐每年都帶領越國群臣朝拜吳王,并獻上豐厚貢禮,夫差大喜。只有伍子胥心中害怕,說:“這是要丟掉吳國啊。”于是勸諫吳王說:“越國近在腹心之地,現(xiàn)在吳國雖能戰(zhàn)勝齊國,好比石頭田地,沒有用處。而且《盤庚之誥》說,亂妄之人只有消滅干凈,商王朝才能興旺。”夫差不聽,派伍子胥出使齊國,子胥帶著自己的兒子使齊,把兒子委托給齊國大夫鮑氏,然后回報夫差。夫差聞聽大怒,賜給子胥屬鏤之劍令其自殺。子胥臨死時說:“你們在我墳上種上梓樹,讓他們生長到可以制器的時候吳國就要滅亡了。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吳都東門上,讓我看到越國怎樣滅掉吳國?!蔽樽玉惚粴⒑?,孫武遂隱居鄉(xiāng)間,不再為吳國處理,專門修訂其兵法著作。不久,孫武因憂國憂民郁郁謝世。
公元前483年(夫差十三年),夫差召集魯、衛(wèi)二國國君在橐皋盟會。
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夫差北上與諸侯盟會于黃池,宣布稱霸中原。
這時候,越王勾踐趁機伐吳。乙酉,越兵五千人與吳兵交戰(zhàn)。丙戌,俘獲吳國太子友。丁亥,越軍進入?yún)菄?。吳人向夫差報告失敗的消息,夫差害怕有人泄露消息,讓會盟的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于是怒斬七人于帳前。七月辛丑,夫差與晉定公爭奪盟主之位。夫差說:“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睍x定公說:“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都不是姬姓,在姬姓諸國中只有我晉國當過霸主?!睍x國大夫趙鞅要攻吳王,鑒于后院有勾踐作亂,于是夫差退而讓晉定公當了盟主。盟會已畢,與晉定公分手,夫差想順手伐宋。太宰嚭說:“你能打敗宋國,但你不能留下來占有它?!庇谑穷I兵歸國。夫差沒有了太子,國內空虛,且在外很久,士卒疲憊,于是就派使者帶上厚禮與越國媾和。
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國更加強大。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大敗吳兵于笠澤。楚國則趁機滅了陳國。
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圍困吳國。公元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國終于打敗吳國。越王勾踐想把吳王夫差流放甬東,給他百戶人家,讓他住在那里。吳王說:“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聽子胥之言,讓自己陷到這個地步。”于是自殺而死。越王滅掉吳國,殺死了太宰伯嚭,因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歸國。
與吳國相比,越國的早期歷史更為模糊。越國的國君為姒姓。姒為堯帝賜于大禹王的氏。上古、古代長江中下游流域稱揚越。史載:“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發(fā),披草萊而邑焉“。當年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將首領之位禪讓給禹,大禹巡行天下,到大越登上會稽山,會見四方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這里。大禹死后,其子夏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朝,傳至帝少康時,為延續(xù)禹王陵的守護與祭祀工作,便封其庶子無余于會稽,號曰“禹越”?!渡虝ひ烈I》記載:“伊殷受命,于是為四方令曰:“臣請正東,符婁、仇州、伊慮、漚深、十蠻、越漚,剪發(fā)文身,請令以魚皮之鞞,烏鰂之醬,鮫鼥利劍為獻?!薄妒酚洝酚涊d越人“文身斷發(fā),披草萊而邑焉。後二十馀世,至於允常?!啊墩x輿地志》記載:“越侯傳國三十馀葉,歷殷至周敬王時,有越侯夫譚,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稱王,春秋貶為子,號為於越?!边M入商周之后,太湖地區(qū)與江西、湖南的百越一樣,也開始進入文明時期。
《越絕書》、《吳越春秋》中列出了早期的越王世系,“少康恐禹祭之絕祀,乃封其庶子于越,號曰無余……無余傳世十余,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轉從眾庶為編戶之民,禹祀斷絕。十有余歲,有人生而言語……眾民悅喜,皆助奉禹祭,四時致貢,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后,復夏王之祭,安集鳥田之瑞,以為百姓請命。自后稍有君臣之義,號曰無壬。壬生無譯,譯專必守國,不失上天之命。無譯卒,或為夫譚。夫譚生允?!?。
越國在春秋早期已經(jīng)很較強大了,齊桓公和管仲在應燕國之請北伐山戎時,曾經(jīng)害怕越國攻打襲擊齊國。齊桓公說:“天下之國,莫強于越。今寡人欲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
周簡王元年(前585年),吳王壽夢開始在晉國的支持下頓起,與楚國相對抗。吳國的崛起給楚國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無歲不有吳師“。為了從背后牽制吳國,楚國開始扶持越國,吳越爭霸自此開始。吳王闔閭即位后,打敗越國奪取了太湖平原,將都城由鎮(zhèn)江遷到姑蘇城,“子胥乃使相嘗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吳國在吳王闔閭的治理下不斷強大,開始成為中原霸主。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王闔閭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協(xié)助下在柏舉之戰(zhàn)中打敗楚軍,攻入楚國都城。越王允常趁吳國后方空虛襲擊吳國,成為吳軍被迫退兵的重要原因。允常死后,勾踐即位,吳王闔閭興兵伐越,越王勾踐用死士在陣前自殺的戰(zhàn)術,敗吳于檇李,闔閭被射傷而死,死后夫差即位。
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吳王夫差擊敗勾踐于夫椒,并把他圍困在會稽山上,勾踐派遣文種賄賂吳國太宰伯嚭,向吳國求和。越王勾踐在會稽之困中被吳王赦免回國后,任用文種和范蠡富國強兵。范蠡持縱橫之術煽動吳國與晉國、齊國中原爭霸,無暇顧及越國。而勾踐則臥薪嘗膽、親自耕作,委曲求全、禮賢下士,賑濟窮人,悼慰死者,與百姓同甘共苦,終于使得國力大增。
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越王勾踐趁吳王夫差北上爭霸會盟之際,征伐吳國,俘獲吳國太子友。而吳王夫差中原與晉定公黃池會盟爭奪霸主成功。由于吳軍疲憊,國力空虛,吳國遣使攜重禮與越國媾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越國再度攻打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自此一蹶不振。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越王勾踐通過臥薪嘗膽與“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掉了吳國,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踐在爭霸中原期間,積極開展與中原各國間的往來,并遷都瑯琊(青島),為后來越國的發(fā)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勾踐平定了吳國后,就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稱他為“伯”。勾踐離開徐州,渡過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給楚國,把吳國侵占宋國的土地歸還給宋國。把泗水以東方圓百里的土地給了魯國。當時,越軍在長江、淮河以東暢行無阻,諸侯們都來慶賀,越王號稱霸王。不過此時,春秋行將結束,霸政趨于尾聲,勾踐已是春秋最后的一個霸主了。勾踐稱霸中原期間,積極發(fā)展與中原各國之間的關系,并遷都瑯琊,為后來戰(zhàn)國時期的越國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當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
勾踐通過遷都于瑯琊,更好地吸收中原文化,并在良渚文化結束一千多年后再次遇到了對中原文明施加自己影響的歷史機遇。在爭霸中原時期,勾踐與周天子和中原諸侯相處,更好地維護自己的霸主地位,“勾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勾踐胙,命為伯“,“越滅吳,上征上國,宋、鄭、魯、衛(wèi)、陳、蔡執(zhí)玉么君皆入朝“。越王勾踐二十六年(公元前471年),越國廢邾隱公立邾子何,“邾子又無道,越人執(zhí)之以歸,而立公子何。何亦無道“。對于衛(wèi)國、魯國內亂,越國更是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大國影響力。越王勾踐二十九年(公元前468年),魯哀公為三桓所逼,被迫逃亡并度過余生于越國,“公患空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么。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民之沖,曰:“請有問于子,余及死乎?!睂υ唬撼紵o由知之。蘭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怪氏,因孫于棘,乃遂如越“。在這場內亂中,越國作為霸主,一度欲通過武力來維護原有的政治秩序,并最終成為了失勢的魯哀公的收留者。
公元前465年,勾踐去世。勾踐之后的越王鹿郢和越王不壽繼續(xù)秉持了勾踐禮義相待諸侯的政策,延續(xù)了越國的霸主地位。不壽之后,其子朱勾弒父篡位。朱勾是越王勾踐之后國勢最強、武功最為顯赫的君王,他兩次出兵并吞了滕國、郯國。朱勾于公元前410年去世,太子翳即位。越王翳憑借強盛的軍事實力,趁齊國執(zhí)政者田和地位尚不穏固,發(fā)兵討伐齊國。當時,繒國倚仗齊國勢力輕視越國,越王翳討伐繒國,一戰(zhàn)將其攻滅。越王翳的弟弟豫為了繼承王位,連續(xù)謀害三個王子,隨后又挑唆越王翳企圖除掉太子諸咎,遭到越王翳拒絕。但諸咎擔心自身被害,率領軍隊趕走了豫,包圍王宮,發(fā)動宮廷政變,越王翳被諸咎弒殺。十月,越國人殺死太子諸咎,越國陷入內亂。在吳地的越國人擁立諸咎之子錯枝為王。目睹多次宮廷政變和殺戮的錯枝不愿意繼位,就逃亡到丹地的洞穴中。,隨而來的大臣,久勸不出,就以煙薰的方法迫使他出來。錯枝被推舉為越王,之后他似乎也在力求逃離此王位。越人不甘讓吳地人操縱越國政治,越王錯枝二年(公元前373年),留在越國故地的卿大夫寺區(qū)率兵平叛,殺死禍首豫,又進入?yún)堑?,打擊了吳國舊貴族并廢黜了錯枝,擁立了越王翳之子之侯為越王,號稱莽安。
越王無余十年(公元前363年),寺區(qū)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擁立無顓為越王。從“諸咎之亂”后,宮廷中不斷發(fā)生弒君弒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蕩、經(jīng)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也走向衰落。
為了擺脫頹勢,無顓重新將國都遷回故都會稽,依然不能阻擋越國衰落的命運。無顓在位十八年去世,其弟無彊繼位。越王無彊三十七年(公元前333年),越王無彊欲效法先祖征伐中原,于是發(fā)兵向北攻打齊國。時齊威王在位,他派遣使者以楚國分兵在列國爭勝國內空虛誘引越國伐楚。越王無彊聽從了齊使的計策,轉頭討伐楚國。然而,此時楚國楚威王早有滅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五年,準備充分。于是楚威王領軍進攻越國,大敗越軍,殺死無彊,越軍在北邊徐州也被齊軍打敗。由于越王無彊生前未曾明確指定王位繼承人,導致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tǒng)自居,紛紛建國。
閩越王無諸同越東海王搖,他們分別是越王無彊長子玉與次子蹄的后裔。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他們都自去王號,成為秦帝國的郡長,秦朝把他們這地方設置為閩中郡。待到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時,無諸和搖便率領越人歸附到鄱陽縣令吳芮,在吳芮帶領下跟隨項羽滅亡了秦國。因為項羽沒有立無諸和搖為王,因此他們劉邦攻擊項羽時,無諸和搖就率領越人輔助劉邦。漢王五年(公元前202年)時,劉邦立無諸為閩越王,在原先的閩中這地方稱王。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3年),列舉高帝時越人的輔佐之功,朝廷認為閩君搖的功勞多,他的百姓也愿意歸附,于是就立搖當了東海王,建都在東甌,世俗之人稱他為東甌王。
漢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東甌請求把全國都遷徙到中原去,于是就率領全體民眾到中原來,居住在江淮一帶。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閩越余部完全歸入漢朝,民眾遷徙到了江淮一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