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磯子離席而去,便入后堂。正值心中怒氣難平,仲夷便到來了。
磯子但見仲夷面,心中怒火再難容忍。憤怒道:“此女子視才而驕,當著眾臣得理不饒,竟然這般絲毫不留情面。今群臣受辱,我為大王,日后當以何顏面對眾人?”
仲夷道:“大王暫息雷霆之怒,臣也這樣說她。誰想姝妤非但不認錯,反而嘲笑大王不能容物。盡管她言語有些過激,但罪責我以公道而論卻在群臣。想那姝妤此來,都是為了大王和我國中的招賢令。怎奈大王雖有賢明,國中群臣卻以異族身份輕賤于她。姝妤因此心中不悅,這才不得已舌戰(zhàn)群臣讓大王身陷囹圄。適才我也問過了她,原來她早就知道大王此番的用意了。大王心中擔憂的事情,她也早已了然。心中雖然有計,卻不肯輕易吐露。大王若當真想吸納她這賢才為己所用,臣以為只有放下出身的偏見才才有可能啊。”
聞聽仲夷所言,磯子深思。仔細想想,不禁大悟。言道:“原來我們此番設(shè)宴的用意,她早就已經(jīng)知道了。若如此說,確實也是我們輕慢了她的。只恨我一時愚見淺薄,若非如今你來提醒,只怕誤了大事啊?!?p> 于是親自派人,再度請來姝妤。姝妤既入內(nèi)廷,先拱手向磯子告罪。磯子雙手相扶,之前誤會由此冰釋前嫌。少時落座,磯子便誠摯詢問姝妤心中大計。
姝妤也不隱諱,笑道:“適才我宴席上與大王所言,其實并非浮夸之詞。大王擔心古氏一族,我心中早已了然。今獻一策,可解大王憂慮?!?p> 磯子大喜,急忙詢問計謀怎樣。
姝妤也不慌張,坦言道:“我在古族的時候,就曾聽聞過縐布先生生前的國策。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對待古族采用上兵伐謀的大計。大王因此實行,致使二十年努力兩部和平如初。今女貞身死,新任之主崇瑀年少不足以受萬民仰望。因此向大王請降,一順民心、二來是力不能及由此以求自安而已?!?p> 磯子點頭,言道:“此言論如是。”
姝妤又道:“大王如今擔憂的,并非和古族不能并存相容。若非如此,二十多年之前便不會輕易放過古族了。所以當年實行仁政,一者不想兩族紛爭交兵,其二就是想要自強。如今雖自強立國,卻擔心崇瑀謀得一時安定之余,卻在日后有所作為而已。一旦古族得到喘息之機,日后在西方開疆擴土,未必不會有今日我大夏之強盛。那時兩雄并立,便威脅到我大夏地位。故此以大王明智之才,與其冒險使古族日后有做強做大、威脅到自己的風險,還不如現(xiàn)在就消滅了他永絕后患。敢問大王,您心中所想是也不是?”
磯子稱善,贊許道:“女先生果然洞悉我心中想法啊。其實不單單是我,國中眾臣也都有這樣的想法。昔日女貞與我建交,所以二十幾年都不曾拓土,為得也就是一方安定。如今崇瑀雖然年少,我看此人卻非池中之魚。一旦日后做大,早晚必成我大夏心腹大患。”
姝妤點頭,言道:“大王心思,我早有揣測。只是如今大王推行仁政多年,古族部落更多得人心。如今若妄自興兵而去,只怕累積了十二多年的民心盡失不說,反而還會幫助了崇瑀。此亦為縐布先生多年心血,大王豈可一朝而廢?”
磯子聞聽姝妤提到縐布,心中又莫名般萌生出一股傷感來。嘆道:“先生若還在,必有良策應(yīng)對。如今我與女先生坦誠相待,也不和你隱瞞什么了。老實說前番女貞新逝,我便有興兵之意。最終所以放棄了,也是考慮到萬名仰望這個緣故。一旦撕破了臉皮,二十多年的努力也便全部都要付之東流了。”
姝妤道:“如今我的這個計謀,便可解大王兩面受難之困境。既不讓大王失去多年苦心經(jīng)營的民心,也能限制住古氏一族的發(fā)展。似此兩全其美之計,不知大王能否予以見用。”
“哦?試言之?!?p> 磯子心急,再度好奇詢問。
姝妤道:“崇瑀為保安穩(wěn)已經(jīng)向大王請降,無論真意怎樣,都已既成事實。就算如同群臣之言,此為權(quán)宜之計,但至少從名義上來說,現(xiàn)下的人族部落已經(jīng)克成一統(tǒng)。大王為君,崇瑀為臣。自古君有命、臣當以死相報,這是常理。既如此,大王何不將古族原本就坐擁著的踏頓、粟津等處直接封地給崇瑀。名為恩賜,實則出于限制。臣下得封地,只可據(jù)守自安而不可外拓。彼若遵從,則無日后做大、發(fā)展、威脅到我大夏之險。彼若不從,大王那時便有出師之名。以此征討,古族中萬民屆時也只會埋怨崇瑀的貪婪和不尊王命在先。沒有了民眾的支持,大王還愁那崇瑀不能一戰(zhàn)而下嗎?此我為大王設(shè)計,亦是遵循縐布先生‘上兵伐謀’的國策戰(zhàn)略。不知大王對此,滿意與否?”
姝妤一番言論,磯子恍然大悟。感慨之余,不禁離座拱手禮敬,言道:“女先生果然有大才,似此行事,我再無憂慮了。我原本以為縐布先生離世,國中再無能及先生才智之士。沒想到如今卻讓我得到女先生這樣年輕有為的大才,此黃天不負我大夏啊?!?p> 一語言畢,便要讓姝妤承繼縐布職位。
姝妤聞言跪倒,叩首道:“臣才德薄,不堪此重任?!?p> 磯子與仲夷相視而笑,只道是姝妤以此謙恭。誰想數(shù)番受爵,姝妤卻執(zhí)意不從。磯子和仲夷心中不解,這才意識到姝虞并非出于謙恭。
磯子疑惑,問道:“你說的可是真的嗎?”
“是真的?!辨ス虻乖诘兀赞o極為堅定:“姝妤今得大王恩寵,必當以死效忠。然而若大王付與臣這般大任重職,臣雖萬死不能依從?!?p> 磯子、仲夷二人聞言,無不大驚。心中駭然之間,卻不知此番姝妤又是為何。
這正是“先前只為謀權(quán)貴,如今苦拒不惜身”。預(yù)知姝妤此番行事怎樣,后事如何?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