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二次元

安利雜記

卷三后記(幻想線主角分析)

安利雜記 三國迷妹 3394 2019-11-10 19:08:39

  寫到這邊,幻想線就正式告一段落了。本卷最后,打算再寫一寫幻想線的這四位主角。

  首先我想說一說,我選取幻想線主角的標準是什么呢?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雖各有取死之道,但本存一線生機。有取死之道,所以他們都光榮地領了盒飯,只能靠幻想線來拯救了╮(╯▽╰)╭而全無生機的,比如像曹操這般某靈帝一心整死的,我也就不廢這個心了。

  不得不說的是,蛋靈帝真的非常擅長寫人物落幕,許多角色的落幕,或悲壯、或意外、或感傷,都是特色鮮明,讓人映像深刻。而幻想線這幾位呢,正是因為他們有著那被隱隱提及卻又被種種意外破壞的生機,其最終的退場,就格外讓人扼腕嘆息了。下面呢,我就結合原著劇情,逐一做一個梳理和分析。

  首先說一下第一個退場的許攸。許攸無論在正史還是演義上的記載都不多,形象倒是很鮮明,就是一個貪財?shù)男∪恕F湟蚣胰朔阜ū皇罩味侗疾懿?,他的投奔給當時處于極端弱勢地位的曹操帶來重大轉機,最后卻因為狷狂不知進退的性格被殺。

  而在《覆漢》中,許攸作為前中期、尤其是與袁紹大戰(zhàn)戲份中的靈魂人物,與歷史形象相比,有了很大的顛覆。最初,許攸以主角“洛陽交際圈引路人”的身份出現(xiàn),為主角多有奔走和斡旋,此時的他被主角的“鈔能力”折服,很務實地“拿錢辦事”,與歷史形象相去不遠。其后,群雄割據(jù)開始,許攸為袁紹多有謀劃,并與其麾下諸人斗智斗勇,開始漸顯鋒芒。這里,有書評區(qū)大佬通過詳實的分析,將其評為“抗燕第一智士”,可謂是很中肯的了,此間我不再贅述。而許攸角色真正的升華,或者說他的“取死之道”,則要從后期袁紹逃亡時說起。

  前期頗有些智計,又是務實貪財標準小人模板的許子遠,到底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歷水陂三擊定策、主動求死這一謝幕高潮的呢?讀到這邊,有許多人感到不解,但其實,這前面已經(jīng)有了不少鋪墊。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敵人,所以要把這事弄清楚,其實就要看許攸老對頭郭圖怎么說的。文中,投降后與許攸拌嘴的郭圖頗中要害地點出了許攸求死的三大原因:一是魏越之死,這恐怕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原因。這事說起來許攸也是冤,本只是情急之下發(fā)揮了嘴遁神功,哪知魏越這倒霉的家伙恰好會撞上主角的槍口,而導致其得罪了主角元從上下,從而間接地絕了投降的后路呢?如果早知事情會這般發(fā)展,以許攸的性格,大概也是會有所猶豫的吧。其二,界橋設謀失敗,導致呂翔所部萬人平白送死。此事便是亂世之難了。跟隨勝利方的,哪怕犧牲了,也是死有哀榮,家里人也有人看顧,那不幸跟隨了失敗方的呢?而作為失敗方的主事人,同時作為一個心理正常的人,想到此處能沒有愧疚心和負罪感嗎?所以,郭圖此問直接讓許攸啞口無言,恐怕也是刺激許攸做出那種“自爆卡車”式行為的直接動因。其三,就要說許攸的本性了,這也是導致他死亡的根本原因。郭圖在這里直接點出了,許攸的貪財固有天性使然,但更多的則是見到世道不公的一種發(fā)泄,他其實仍未失去傳統(tǒng)士大夫治國平天下一展自身抱負的那種情懷。所以,當被袁紹傾心信重之時,許攸才沒法做到跟其他人那般毫無底線只顧自己,才會竭盡全力建言獻策乃至最終把自己坑了進去。如此矛盾而真實的許攸,他的死,又如何不讓人扼腕嘆息呢?

  前面寫了這么多,看似許攸是一線生機也無,不過考慮到他“務實”的性格,倒也未必不能破局。所以,在寫大娘勸許攸的時候,我著重進行了利弊分析,從務實的角度,幫他解決后顧之憂和內心之愧,同時給了他展現(xiàn)才干的舞臺,助他重新找到人生的舞臺。在后續(xù)發(fā)展安排上,許攸成為了大娘的私臣常隨左右,滿足了他對金錢的天然愛好,并實現(xiàn)了自己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成為一個標準的士人!相較于幻想線其他人,許攸的后半生并不風光,但對于他來說,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完美結局吧?

  再說周瑜。歷史上和演義上周瑜的形象有著較大的差別,歷史上的周瑜雅致高量,而演義上的周瑜作為諸葛亮的襯托,則顯得有些心胸狹隘。但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周瑜,其意氣風發(fā)勇抗強敵的氣概,都是讓人映像深刻。

  《覆漢》位面的周瑜出場不多,雖借用了演義中蔣干盜書的梗,但其形象更接近于正史的版本。多數(shù)時候,周瑜僅作為背景或者通過他人的描述間接出場,而真正算得上是正面出場的,可能就只有身死田埂前那么一小段。可就是這短短的一段,其風度氣質,已是讓人過目難忘。周瑜先勝后敗、慷慨赴死的這一段有著很強的悲劇色彩,頗有點演義中關羽敗走麥城的味道(諷刺的是,這次關羽恰好扮演了白衣渡江的角色)。

  周瑜之死并不難理解。首先他喝了不干凈的水從而染上了重病,惡劣的軍旅條件又耽誤了治療,本就沒幾分生機。再就是奇襲失敗的負罪感、對劉備知遇之恩的感激及本身性格中的自尊與傲然讓他難以投降。

  周瑜的生機在哪里呢?從郭嘉的感慨中我們可以略窺一二——他的恩主劉備定然希望他能活!更何況,在燕軍這邊,還有一個與他相知甚深,一心希望挽救他的蔣干呢?所以,勸降周瑜當然就從這兩人入手了。在這方面,一早就開始投資劉備的大娘身份上的優(yōu)勢就十分明顯了。這里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周瑜的傲與楊修的傲顯然是不同的。周瑜的傲不是他待人傲慢,抑或是過于自尊不能忍受屈辱,而在于他有很高的道德操守和精神方面的追求,所以談話也重點圍繞著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這方面來,側重于“務虛”。后續(xù)發(fā)展上,考慮到劉備與主角方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以及周瑜本身的個性,參考荀彧后續(xù)未安排他正式出仕,又要發(fā)揮他的才干,就給了一個更靈活自由的商號職務。當然,尚公主和駙馬都尉的虛職,就是滿足一下公孫大娘的夙愿咯。

  下面看曹洪。史料上的曹洪一直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一方面為了曹操可以不計生死,一方面又以貪財吝嗇聞名。歷史上,范文程就是通過洪承疇愛惜衣物而判斷他死志不堅,說其惜衣必惜身,最終他的判斷也得到了驗證。那怎么竟會有人惜財而不惜身呢?

  《覆漢》位面的曹洪也與歷史形象相一致。他出場便喊主角“公孫少東”,這一與眾不同的稱呼讓人映像深刻,中期我們發(fā)現(xiàn)他竟悄悄學了公孫家開起了酒樓,而最后他還在想用自己的腦袋換取對家人的照拂,可以說商人氣質一以貫之。

  而這樣的曹洪最終竟然死于自殺,原因僅僅是曹氏宗族不能投降?要知道之后不久,曹操孝順的好兒子曹昂、性情剛烈的夏侯惇及素以忠貞聞名的荀彧可都是投降了的!是不是死得很冤枉呢?要是考慮到他還曾因經(jīng)商事與曹操有過齟齬,他這表現(xiàn)就更顯得奇怪了。

  考慮到曹洪性格著實古怪,自殺的動因也略顯不足,我在劇情設計中對曹洪的劇情進行了補足。勸降曹洪其實根本沒有啥難度,什么都不做,只要稍微拖上幾天曹氏宗族就要開始大量投降,他那本就有些不足的動因也就根本不成立了。在后續(xù)劇情設計上,考慮到大家對安利號的普遍擔憂及曹洪商業(yè)上的出色天賦,沒有讓曹洪如愿做個平平淡淡的安利號下線,而是擔當了安利號競爭對手的重任,順便去反對勢力那邊做個臥底——當然臥底做成老大這種喜聞樂見的事情,大家想來也是習慣了嘛。

  最后說孫策。孫策在演義中就是個勇將的形象,而在正史中則復雜得多,既有極富人格魅力的一面,不失為一方英主,又輕佻嗜殺,乃至于功業(yè)未成而死于刺客之手。

  《覆漢》位面的孫策也體現(xiàn)了這種復雜性。他主要的出場有兩次。一次是孫堅身故,孫策不愿聽從父命放棄爭霸,卻又能不強逆大勢,在夾縫中尋得了一條尚算可行扶靈歸鄉(xiāng)發(fā)展的道路,這已初步展現(xiàn)出了他兼具野心和智慧。另一次就是率領七軍襲鄴城,毅然接下如此艱險的任務勇氣可嘉,打發(fā)曹昂回去可見其情義,通過鐵騎便猜測出燕國實力說明他智商著實不低,見事不可為立即決定撤退最后甚至想投降(貌似是曹操死前曹氏集團重將中唯一想過投降的……)可見也頗識時務。

  不過這樣的孫策最后還是死了,而聽到的人還要都說一句:活該!“座中殺人子,窮途殺人祖”,本位面的孫氏父子都死于他們最大的弱點——輕生輕死、沖動嗜殺??紤]到孫策前期接連遭遇的打擊,以及明顯非常不佳的身體狀況,這種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那么,孫策真的沒法救了嗎?是,又不是。當他做下那種錯事之后,按照太史慈的個性,自然是救不了了。但考慮到他最后的夢境中潛意識的反思、泥地中最后的醒悟,他也不乏可救之處。鑒于孫策那種很具有特色的復雜性格,孫策線的設計也是與眾不同。他雖說考慮過投降,但桀驁不馴如他真的會自此當個乖寶寶嗎?所以搞定孫策這活也就是最熱鬧和刺激的了??紤]到孫策本就不排斥投降,所以對孫策著重的是大勢上的闡明及情緒上的疏導。后續(xù)安排上面,孫策顯然是最入世的,畢竟他顯然有些精力過?!l又敢把一只二哈一直關在家中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