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967 年—1028 年),字君復,浙江錢塘人(今杭州市錢塘區(qū)),也有稱其為浙江大里黃賢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鎮(zhèn)黃賢村)。北宋著名隱逸詩人,宋初“晚唐體”代表作家之一,后人稱為和靖先生、林和靖,有“梅妻鶴子”之稱。
他出生于儒學世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趨榮利,幼時刻苦好學,通曉經(jīng)史百家。約 30 歲后,其道德文章為時人稱許,已有大聞于世。宋真宗景德年間,林逋曾游歷江淮,后結(jié)束了漫游回到杭州,開始了持續(xù) 20 年的隱居生活。
晚年隱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并且在山上種了 365 顆梅樹,平日里無事就澆澆水、種種花,待梅子成熟時,總會有成群的小販來買。由于常年足不出戶,以植梅養(yǎng)鶴為樂,又因傳說他終生未娶,故有“梅妻鶴子”的流傳。
林逋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作詩隨就隨棄,從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 年)卒,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
林逋以高節(jié)善詩而著名,其詩多寫西湖優(yōu)美景色,詠梅詩成就最高,作品有
《點絳唇·金谷年年》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山園小梅》
《長相思·吳山青》
等。存詩 300 余首,后人輯有
《林和靖先生詩集》
四卷。林逋詩詞對于后世的影響深遠而綿延,后代逸世諸詩家皆以效林逋為隱詩之宗。
他擅長行草,書法瘦挺勁健,筆意類歐陽詢、李建中,清秀有力。其書法作品存世僅 3 件,其中
《自書詩帖》
為篇幅最長者。其文詞清逸出塵,風格瘦勁寒峭,跡類郊島,多寫西湖的優(yōu)美景色,反映隱逸生活和閑適情趣。
《長相思2》
看不夠?趕緊來閱讀
《長相思2:訴衷情》
原著吧!